铺底权作为发端于我国民间的一种物权习惯,在民国时期历经了从司法确权到地方限权的发展路径,也曾产生过商业“护符”抑或“恶习”的铺底权价值之争;铺底权始终游离于中华民国民法之外的存续状态,加之其凌驾于房东所有权之上的特别权利内容,导致... 更多>>
土地先买权习惯及其制度作为传统中国法视野下的一项重要制度,经历了民间习惯——被国家法所确定——复归民事习惯等多重缠绕与变迁的过程。在这其中,大理院时期构成这一制度变迁与转型的分水岭。大理院时期有一些先买权习惯被肯定,而有一些习惯被... 更多>>
不平等的家庭伦理规范、怀疑和污蔑流行的社会氛围、不良的法律,三者共同导致了清代女性群体自杀现象。在家庭中,她们需要面对容隐传统、亲属间的语言、身体冲突和诉讼权利三个方面的不平等伦理压迫。在社会中,贞节成为跨越性别、阶级和种族,动员... 更多>>
《唐律疏议》的来源(制作年代)和性质问题是法律史研究中存在争论的两个问题。先对《唐律疏议》的来源和性质问题进行综述,然后尝试用一种新的视角——《通典·刑法》摘录唐律律文与《唐律疏议》比较,来解答《唐律疏议》的来源和性质问题。通过《... 更多>>
《奏谳书》呈现出秦汉中央和地方司法审判机关的运作实况,反映出当时的司法术语、司法文书撰写流程、案件审理原则和程序、审理结果以及冤假错案酿成之原因等,揭示出“一决于法”原则在司法运作中的重要性,对我们研究秦汉律令的内容和社会的真实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