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冢的相关法律规定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历经多个朝代发展,至明代正式设立了“发冢” 条。清初,发冢的条文内容完全沿袭明代,而经过顺、康、雍、乾、嘉几朝的修律后,发冢律例的规定更为完善。其中尤以嘉庆朝的修改幅度最大、新增数量最... 更多>>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针对特殊群体的法律适用极为完善的时代,不仅体现在法律的制定上,在法律的适用方面亦是如此。僧道服制犯罪的法律适用,便是一典型体现。为探究僧道服制犯罪的法律适用,首先对大清律例中相关条例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明晰皇权对僧... 更多>>
学界关于清代民事司法的性质问题讨论广泛,主要有调处说和依法审判说两种。通过对清代巴县档案的考察,发现清代的民事司法始终贯穿教化息讼的原则,一方面在庭审前以息讼为导向,另一方面在堂断时又以依“法”裁判为导向。因此,这种审断方式或许可... 更多>>
“唐宋社会变革”序幕的开启为宋代“无日无之”的民间争讼提供了兴盛的客观基础,《名公书判清明集》所见繁杂的田宅侵界、遗产继承、婚嫁钱债纷争成为了天水一朝基层社会的微观写照。在曾出仕为官的宋人的文集与笔记小说中,对争讼现象的刻画常与“... 更多>>
后周世宗柴荣生父柴守礼杀人案,并不能与孟子虚拟的舜之父瞽瞍杀人案进行简单类比。深受当时战时环境和洛阳政治形势之影响,世宗亲审此案难度过大,故而采取了知而不问的“消极”态度。如此做法既遵行了当时处理狱讼枉滥淹滞的司法“惯例”与“禁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