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903879
Current Downloads: 865569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SN Print: 2664-1828
ISSN Online: 2664-1836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团体箱庭疗法对高攻击性女性服刑人员的干预过程及效果

The Process and Effect of Group Sandplay Therapy on Aggressive Female Prisoner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 2020,2(8): 458-485 / 2020-08-14 look1367 look1296
  • Authors: 张达
  • Information:
    西北大学,西安
  • Keywords:
    Female Prisoner; Aggression; Group Sandplay Therapy
    女性服刑人员; 攻击性; 团体箱庭疗法
  • Abstract: Prisoners are a special group of people who were tried B the court because of violating laws, and have been detained in prisons for re-socialization. In this special environment they can not avoid to face every aspect of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pressure, therefore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is not optimistic. Compared with men, female prisoners hav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y need more social support.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prisone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ggression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one. Aggression is a combination of three aspects: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which aims at harming others or themselves.It is the result of a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If there is no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thod, excessive aggression will continue to be a hidden danger affecting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and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after they are released from prisons. It may also be harmful to the prisoners themselves. This study described an intervention process for six female prisoners (three of whom were highly aggressive) B restrictive group sandplay therapy for ten times. During the process, the visitors' works were conflicted and self-centered at first, and through communication and adjustment, they eventually reached a common sense and integration.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aggression of highly aggressive prisoners has been reduced to varying degrees, which reflects a good intervention effect.Group sandplay therapy has an effect on client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1)The “mother-child unit” relationship provides visitors with enough sense of security, thus laying down their defense; (2)Free and protected space allows visitors to express and vent their emotions, and release their aggressive emotions; (3)The feeling of “like others”makes visitors feel a sense of belonging, thus showing their true selves; (4)The symbolism of the toy allows visitors to present and understand themselves, coordinate cognitive resources in interaction and promote changes in aggressive cognition; (5)The rules of the restrictive group sandplay therapy provide visitors with a soft approach of behavioral learning in order to replace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As a humanistic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thod, sandplay therapy can provide visitors with a safe emotional expression place, vent their bad feelings, and enhance their self-understanding. In addition, the interactions among members are unknowingly mediated to coordinate resources and enhance understandi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ggressive emotio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female prisoners. 监狱服刑人员,是因触犯了国家法律,经法院审判之后,被关押在监狱中进行再社会化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该群体身处特殊的环境中,需要面对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相较于男性,女性服刑人员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她们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在众多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当中,攻击性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攻击性是由攻击性情绪、攻击性认知、攻击性行为三个部分构成的,其目的往往是伤害他人或自身,其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如若缺乏有效的干预方式,过高的攻击性在服刑人员出狱之后将继续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同时也可能对服刑人员本身造成伤害。 本文呈现了使用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对6名女性服刑人员的10次干预过程。过程中,来访者的作品由冲突、自我中心,通过沟通与调整,最终走向了共感与整合。经过干预后,高攻击性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体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来访者的高攻击性产生干预效果: (1)母子一体性的咨访关系为来访者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放下防御; (2)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促进了来访者宣泄和表达情绪,释放攻击性情绪; (3)“与他人一样”的感受使来访者获得归属感,从而展现真实的自我; (4)玩具的象征意义让来访者呈现、了解自我,并在互动中协调认知资源,促进攻击性认知的改变; (5)限制性团体箱庭的规则为来访者提供了温和的行为学习的方式,从而替代攻击性的行为方式。 箱庭疗法作为一种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方式,能够为来访者提供安全的情绪表达场所,宣泄不良情绪,增进自我理解。团体箱庭疗法中成员间的互动在潜移默化间让彼此协调资源、增进理解,能够有效降低女性服刑人员的攻击性情绪、认知与行为。
  • DOI: https://doi.org/10.35534/tppc.0208036
  • Cite: 张达.团体箱庭疗法对高攻击性女性服刑人员的干预过程及效果[J].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 2020,2(8):458-485.

1 引言

众所周知,监狱服刑人员是因触犯了国家法律,经法院审判之后,依法被关押在监狱中进行再社会化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身处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服刑人员无法避免地需要面对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压力,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远离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这都可能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有大量学者研究调查表明,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确不容乐观。王首道等人在2015年发表的对近十年来我国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显示,在SCL-90的得分上服刑人员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不同地区的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明显的差异[1]。

据国外学者调查,在最近的二十几年当中,女性服刑人员的人数正在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2],而我国也有类似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对于女性服刑人员的关注以及对其心理状况相关的研究。相较于男性,女性服刑人员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她们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3],但处于监狱这个特殊环境中这是很难实现的。根据某省女子监狱的调查,截止到2015年,女性服刑人员释放后再次犯罪的比例高达59%,增长速度快,且年龄相对较低,其中45周岁以下人数居多。可以看出,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情况与男性有所差异,但同样形势较为严峻,值得关注。

在影响服刑人员心理状况的因素当中,攻击性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国家犯罪受害调查2008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每10000个12岁以上的人当中就有193个是暴力犯罪的受害者,可见形势之严峻。对于高攻击性的服刑人员来说,身处高墙之下,人身自由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某些情感和行为也受到一定压制而无法正常释放和表达,这可能会造成其攻击性进一步增强。而相较于男性,女性的攻击性有一些不同之处,包括:攻击方式更倾向于言语攻击和间接攻击、攻击内容多为性侮辱和容貌丑化、攻击形式为非组织化的个体攻击、而攻击对象多为亲密关系之中的弱势同性[4]。因此,对于女性攻击性的干预应结合其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形式。

综观我国现阶段在该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容主要以特征分析和问题产生原因为主,这为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现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关于应该如何有效干预的实践性研究相对较少以及有关的个案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致使监狱中的干预工作缺乏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箱庭疗法作为一种人本取向的心理咨询方法,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感理解方式,给来访者提供安全和受保护的空间,从而激发来访者自我的能量,有效降低来访者攻击性。本研究拟采用团体箱庭疗法进行干预,从攻击性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角度降低高攻击性女性服刑人员的攻击性,提高女性服刑人员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冲突的处理能力和规则意识,从而让她们更好地适应狱中乃至未来出狱后的生活。

本研究以团体箱庭疗法的干预方式,为女性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团体心理辅导和干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另外,通过对团体箱庭疗法针对高攻击性的作用机制和干预效果的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箱庭疗法对服刑人员攻击性领域的运用提供了参考。在实际意义方面,本研究可以为监狱对于服刑人员的心理干预策略提供新的方法。另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受高攻击性困扰的服刑人员以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适应服刑期间以及未来出狱后的生活。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攻击性概述

2.1.1 攻击性的定义

攻击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认知、情绪和行为[5],故我们可以将攻击性看作以伤害他人或自身为目的行为,表现在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的综合体。

攻击性可能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心理的层面上,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内在攻击性能量的释放,而攻击性的认知则可能引发和增加攻击性能量,从而导致外显的攻击性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对攻击性的干预上,需要聚焦于攻击性能量的释放、攻击性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2.1.2 攻击性的维度

李献云等对Buss和Perry的攻击问卷进行修订得到攻击问卷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Buss & 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re)[6],其中在量表原有四个维度(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敌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这一维度。经检验,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故本研究对成年女性服刑人员攻击性的测量拟使用该问卷进行。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本研究当中对攻击性的维度划分也采用该问卷的方式,其中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属攻击性行为的范畴,愤怒属于攻击性情绪,而敌意则属于攻击性认知。

2.2 箱庭疗法

2.2.1 箱庭疗法概述

箱庭疗法(Sandspiel,Sandplay Technique,Sandplay Therapy)也称为沙盘游戏或沙盘疗法,在我国台湾地区也习惯称为沙游,是指来访者在治疗者的陪伴下,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7]。

在箱庭疗法的过程中,咨询师为来访者营造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来访者在咨询师静默地陪伴下自由地从柜子上选择玩具,然后将玩具摆放在沙箱中完成自己的作品,并在制作的过程中自我表现,将其内心的意识与无意识连接并释放内心深处积压的情绪。在制作与分享的过程中,来访者梳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达到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思考和认识自我。这样就可以激发出来访者的自我治愈力,形成新的认知行为模式,使自我得到确立与成长。

2.2.2 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

我们在这里采用由张日昇提出的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7],是指有一定规则限制的团体箱庭治疗方法。团体成员按照抽签或猜拳决定的顺序分轮进行箱庭的制作,所有的成员均参与创作一次即为一轮,整个过程中不允许成员间进行任何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在团体箱庭制作的过程中,也有着明确的规则要求。诸如,每人每一轮只能进行一个动作,或摆放一个玩具,或摆放几个相同的玩具,或移动玩具一次,亦或动沙。但不允许将已经放入沙箱中的玩具再拿出来。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团体箱庭疗法的干预方式,探究团体箱庭疗法在降低高攻击性女性服刑人员的攻击性中的效果和机制,帮助受高攻击性困扰的女性服刑人员减轻攻击性所带来的困扰,以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狱中乃至回归社会后的生活。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来访者是从某女子监狱服刑人员中招募而来的。在该监狱狱警的协助之下,通过对某监区女子服刑人员使用《攻击问卷中文版》进行前测,从中筛选出3名高攻击性女性服刑人员。为模拟现实人际交往环境,在前测分数未表现出明显攻击性的服刑人员中,通过监区狱警随机推荐的方式,另外选择3名来访者,从而组成一个6人的团体,在每人均自愿参与的情况下,加入到研究项目当中。其中,X、S、W三人在问卷施测中获得了较高的分数,而F、B、D则是由狱警推荐加入团队的。

3.3 研究工具

3.3.1 箱庭设备

尺寸为 57 cm×72 cm×7 cm的标准沙箱,里面盛有半箱沙子。丰富的玩具,包含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建筑物类、家具与生活用品类、交通运输工具类、食品果实类、石头贝壳类和其他种类。计时器、拍照设备、录音设备。

3.3.2 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

本研究使用李献云、费立鹏等人于2011年修订的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Buss & 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AQ-CV)。该问卷包括30个条目、5个分量表,分别是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被测者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作答,答案“不符合”“较少符合”“一半符合”“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分别依次对应1~5分。各个分量表的得分和量表的总分是由该部分所包含的题目相加所得。另外,量表得分最终将会被转化为百分制,如总分的计算方法为100×(被试得分-30×1)/120。被测者的得分越高,代表攻击性越高,反之则越弱。

3.3.3 箱庭评定指标表

本研究使用的是杜玉春编制的《箱庭评定指标表》来对箱庭作品中体现的来访者的攻击性加以分析。在该指标表中所归纳的箱庭指标当中,本研究着重使用攻击性玩具的使用数量这一指标来观察来访者攻击性的变化。攻击性玩具包括:武器类;战斗的人物类,如士兵;凶猛动物类,如老虎、鳄鱼;有愤怒表情、攻击动作的人或动物;其他来访者认为具有攻击性的玩具。根据杜玉春的研究,箱庭作品中来访者攻击性玩具的使用情况与来访者的攻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8]。因此通过观察本研究中来访者使用攻击性玩具数量的变化,可以预测来访者攻击性的变化情况。

3.4 研究程序

对某女子监狱服刑人员进行攻击性的测验,收集测验结果,并从中选择出3名高攻击性服刑人员。而后在未得到较高攻击性分数的人员中由狱警推荐3人参加到团体当中,以模拟现实社会环境。另外,由狱警对6人平时监狱中表现进行评价。在正式开展团体箱庭干预之前,对6位来访者分别借助个体箱庭的形式展开初始访谈,并导入箱庭疗法。正式的团体箱庭干预共进行10次,每次活动分为准备阶段、摆放阶段和讨论阶段,每次干预进行约90~100分钟。在干预结束后再次对来访者进行攻击性问卷的施测并与前测结果进行比较。另外,再次收集狱警对来访者干预后状态的评价以及来访者对自身变化的描述。

3.5 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当中,研究者将对来访者的背景资料、箱庭制作过程、箱庭作品特征、讨论过程的记录、干预后来访者的个人反馈以及狱警评价等资料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

4 研究过程与结果

4.1 团体箱庭疗法干预过程与分析

4.1.1 第一次:某年1月12日

制作顺序:F、B、X、D、S、W

制作轮次:6轮

表 1 第一次团体箱庭作品

Table 1 The first group sand-play work

总结:总体而言,第一次团体箱庭制作的过程给咨询师的最大感受就是混乱,其中多次发生违反规则的情况,如抢占他人摆放顺序、一轮摆放多种玩具、制作过程中交头接耳等。制作的过程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太多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气氛较好,但听到他人的表述时表现往往是“没有理解到”,更多的是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1.2 第二次:某年1月16日

制作顺序:D、S、W、F、B、X

制作轮次:7轮

表 2 第二次团体箱庭作品

Table 2 The second group sand-play work

总结:本次相较于第一次制作,成员之间的互动增多了,但随之而来的矛盾也增加了。开始出现了对立,尤其以F和X为甚。另外对于规则的遵守情况仍然不理想,如对于“每次只能摆放相同的玩具”,W认为只要是同类的就算作是相同的玩具。再比如,制作过程中小声交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过,作品制作中逐渐也出现了交流的场面,虽次数不多,但也偶有成功感受到他人想法的时候。

4.1.3 第三次:某年1月18日

制作顺序:B、X、F、W、S、D

制作轮次:6轮

表 3 第三次团体箱庭作品

Table 3 The third group sand-play work

总结:本次活动中,相互之间的接触进一步增加,同时冲突继续凸显。主要的焦点仍然是F和X。但大家在讨论中都开始更加直接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也能更多地了解到他人的想法。规则方面,大家开始默认为只要是同一种玩具就算做相同的玩具,故玩具数量明显增加。摆放过程中窃窃私语的现象仍然存在,看起来对于服刑人员群体,规则意识方面似乎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4.1.4 第四次:某年1月23日

制作顺序:B、X、D、W、F、S

制作轮次:6轮

表 4 第四次团体箱庭作品

Table 4 The fourth group sand-play work

总结:经历了上次的冲突之后,这次大家都变得小心了,甚至有一些退缩,几乎每个人都在摆着自己的东西。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每个人都似乎更加愿意把内心想法更多地表达出来,在他人说完之后彼此之间给予欣赏的话语也多了起来。规则方面,窃窃私语仍然存在。另外,摆放过程有些乱,大家似乎在明白流程之后逐渐开始“自由行动”,摆完这一轮后会立刻回到玩具架去挑选下一轮的玩具。咨询师就这点与成员们进行了讨论,但仅仅就这一现象与成员交流,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

4.1.5 第五次:某年1月26日

制作顺序:X、W、D、B、S、F

制作轮次:6轮

表 5 第五次团体箱庭作品

Table 5 The fifth group sand-play work

总结:总体上看,本次作品中除了F与X的一点矛盾之外,相较于之前趋于和谐,互动也更多了,且更能够理解同伴的想法。在讨论环节中,似乎也更能够敞开心扉,氛围也十分轻松。规则部分,制作过程中基本保持缄默,但仍然会在摆完本轮后立即回去选择下一轮的玩具。几个人在讨论中也提到了这样做可能存在问题,如X就半开玩笑地表示自己没有看到F把弓箭手对准了青蛙,下一轮才发现,还没看到是谁干的,但是猜到了大概是F。咨询师也启发大家想想应该怎么办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4.1.6 第六次:某年1月30日

摆放顺序:W、F、B、D、X、S(旁观)

制作轮次:8轮

表 6 第六次团体箱庭作品

Table 6 The sixth group sand-play work

总结:本次活动由于S的突然退出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制作过程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成员们的摆放时间相对较长,可能大家越来越多地开始考虑他人的想法,加入了更多的思考。成员间的默契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相互间更加能够理解彼此的想法。规则方面,摆放过程仍旧混乱,也导致了多次顺序搞混的情况。在讨论环节成员也再次将这个问题提出,X建议还是按照最初的方式,大家选完自己的玩具后排成一列,等全员都完成再开始摆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4.1.7 第七次:某年2月2日

摆放顺序:B、F、X、W、D、S(旁观)

制作轮次:6轮

表 7 第七次团体箱庭作品

Table 7 The seventh group sand-play work

总结:本次的制作过程完整且流畅,摆放过程井然有序且成员之间无任何形式交流,但彼此之间默契很高。作品的每一部分都搭配合理,整体性强。讨论过程气氛很愉快,每个人都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当他人与自己想法一致时毫不吝惜赞美之词,整个过程和谐愉快。考虑到这些因素,咨询师认为可以开始做结束部分的处理了,故告知成员活动大约还剩下三次,并询问成员们的感受。团体成员们均表示有些遗憾,但活动开始前咨询师也提到过大约8~10次,所以也需要接受。

4.1.8 第八次:某年2月5日

摆放顺序:X、B、F、D、W、S(旁观)

制作轮次:7轮

表 8 第八次团体箱庭作品

Table 8 The eighth group sand-play work

总结:这次的箱庭制作与预想的完全不同,作品突然间又回到了最初的各自为政的感觉,整个作品较为混乱,且摆放过程中又出现了摆完这轮立即去找下一轮玩具的情况。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表示很困惑。很多人表示由于是周一的早晨,经过了周末休息,他们在摆放过程中很困、脑子是空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有人表示虽然觉得和别人不是很搭,但因为上次提到活动就要结束了,于是就想任性地摆自己喜欢的东西。可能临时调整时间以及上次提到的结束的问题都对成员们本次的箱庭创作产生了影响,最后的主题也基本都是与乱和逃避有关的。但随着讨论过程中交流的深入,成员的情绪也逐渐平复下来。

4.1.9 第九次:某年2月7日

摆放顺序:S、D、F、B、W、X

制作轮次:7轮

表 9 第九次团体箱庭作品

Table 9 The ninth group sand-play work

总结:经过了上一次制作的混乱之后,本次活动重新回归正轨。随着S的回归,全员到齐。在摆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认真地挑选玩具,并在选完之后自觉按顺序站好,等待着未选好的同伴准备好后再一起制作。制作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交流。整个作品制作过程流畅,作品内容整合且主题鲜明愉快。讨论过程十分轻松,每个人自由发表着想法,并表达出同伴理解自己的想法时心中的喜悦。无论是从作品整合性角度还是成员关系角度,整个的团体箱庭活动基本已经接近尾声了。因为临近过年放假,最后一次团体活动预定在节后进行。

4.1.10 第十次:某年2月23日

摆放顺序:F、B、X、W、D、S(未到)

制作轮次:6轮

表 10 第十次团体箱庭作品

Table 10 The tenth group sand-play work

总结:按照之前的约定,本次箱庭制作为这个团体的最后一次活动,但开始之前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圆满。S由于刚刚与监狱警官谈完话, 她的刑期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情绪十分低落,拒绝参加几乎所有的监狱活动,故本次活动她并未到场。另外,W在活动前一天晚上心脏问题突然复发,去医院检查,本以为无法参加本次活动,但其表示没有问题并及时地赶了回来,也让我们的最后一次活动在不圆满中得到了一定的圆满。制作过程如上次一样顺利和完整,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表达了在整个活动中自己的收获,并表示了对咨询师的感谢。至此,整个团体箱庭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

4.2 团体箱庭疗法干预效果与分析

4.2.1 攻击问卷的前后测分数变化情况

X、S、W三位来访者在干预前后通过攻击问卷所测的得分对比如下图所示(由于F、B、D三位来访者并非由量表结果筛选而出,故在此不对这三人的前后测分数作对比)。从表11~13中可以看出,X在五个维度以及总分上都有显著的降低;W虽然在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上稍有上升,但愤怒和敌意以及总分上有较为明显的下降;S由于咨询外的影响因素没有完成整个干预过程,除愤怒分数下降以外,其他量表均有上升或不变。

表 11 X攻击问卷前后测得分变化

Table 11 The change of X’s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身体攻击

言语攻击

敌意

愤怒

指向自我

总分

前测

82.1

80

75

82.1

80

80

后测

46.4

50

37.5

32.1

45

37.5

表 12 S攻击问卷前后测得分变化

Table 12 The change of S’s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身体攻击

言语攻击

敌意

愤怒

指向自我

总分

前测

14.3

45

66.7

21.4

60

39.2

后测

39.3

45

54.2

60.7

75

54.2

表 13 W攻击问卷前后测得分变化

Table 13 The change of W’s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身体攻击

言语攻击

敌意

愤怒

指向自我

总分

前测

64.2

45

91.7

39.3

80

63.3

后测

67.9

50

75

25

80

58.3

4.2.2 攻击性玩具使用数量变化情况

六位成员在团体箱庭制作过程中所使用攻击性玩具的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从总体上看,六人的攻击性玩具使用数量均呈下降趋势。由于箱庭作品制作过程中攻击性玩具使用情况与制作者的攻击性呈正相关[7]。因此,笔者认为高攻击性来访者的攻击性在干预过程中存在下降的趋势。

图 1 成员攻击性玩具使用数量变化情况

Figure 1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aggressive toys used by members

4.2.3 狱警评价的结果

在团体箱庭活动开始前与结束后,狱警分别对六位来访者的状态做了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4所示。可以看出除S外的五个人都在不同的方面有了提高和改善,而S可能是受未能减刑所影响,状态较差。

从攻击性的角度来看,X的攻击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且遇到问题会主动寻求帮助,可以得知其发展了攻击性行为以外的更加健康的行为方式,因此可认为其攻击性显著降低;W的愤怒情绪有显著降低,且与他人融入程度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敌意部分的降低,即攻击性认知有所改善;F的规则意识有显著增强,可以看出其攻击性行为的部分有所改善。因此,从狱警评价的角度来看,高攻击性来访者的攻击性通过本次干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表 14 狱警对于来访者的评价

Table 14 Evaluation of clients by prison guards

序号

姓名

表现

人际关系

发生冲突会怎样处理?

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吗?

1

XY

心思重,能主动找干警反映思想

较好

较为冷静,与干警或班组长反映寻求帮助,通过参加活动情绪乐观一些

偶尔

2

SXH

平时不善言谈,容易钻牛角尖

一般

遇事容易钻牛角尖,比较轴。参加活动未有改善

基本没有

3

WYR

心重,心胸狭窄,爱钻牛角尖

一般

容易冲动,问题爱往别人身上推,事后反省自己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参加活动融入度有所改善

偶尔

4

FJ

良好,年纪较小,性格大大咧咧

较好

较冷静,会积极缓和。通过参加活动该犯自己散漫的毛病有所缓解

偶尔

5

BY

通过参加活动,能够为他人考虑,自私的问题有所缓解

有所改善

将问题归咎于对方,自己总是正确的,有道理的。通过活动,此问题有所缓解

偶尔

6

DY

良好

较好

情绪冲动,容易叫嚷,活动后有所改善,沟通能力提高

不经常

4.2.4 自我评价的结果

团体箱庭干预结束之后,参加活动的每个成员都写了一篇活动收获来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改变,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自身团队意识的增强。另外,规则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也多次被提及。总之,六位成员均对自身变化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大体内容如下:

X:......(一开始)在游戏中我考虑自己的角度多一些,后来渐渐发现其实在游戏中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摆放些大家可以共享的玩具更有意义......通过游戏,我们不仅更了解对方,也更包容彼此的意图......

S:......通过参加活动,我的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我不自主地融入到她们当中,让我感到轻松快乐......我是个纯粹的家庭妇女,知道的少,见的世面也少,有些东西甚至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听了她们的讲解、愿望及放的东西所表达的意思,让我听得聚精会神,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

W:(箱庭制作)让我们的心理上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与释放,也缓解了我们平时的压抑情绪和压力......在身陷囹圄之后,我的内心世界波动很大,我的刑期较长,所以心态不好。通过这次活动,我的心态平和了很多,也知道怎样去面对以后的刑期。在今后的路上无论面对什么挫折都要学会去承受,明确了改造目标与方向,努力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F:......(箱庭活动)让我知道原来沟通和相互了解并不止语言一种方式,刚开始由于不了解总是出现问题、争执,后来冲突减少,相互协作,我们从相互不了解到彼此默契十足,从只为自身考虑到学会为别人着想......以前觉得不能理解、不屑的,现在都可以理解和认可了......感谢监狱给了我们这次体验机会,让我们能用另一种方式了解和接触。

B:......人都有自私、自我主义的时候,通过沙盘有了团体的意识,越来越知道为别人着想......我摆放最多的还是家庭,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有家才有回家的动力。学会感恩,学会包容,学会团体意识,让我受益良多。

D:......团队意识尤为重要,在日后的相处中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争端,从而达到更和谐的氛围。也让我重新了解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帮助我正视自我,认识自我,增加自我价值感,促进自我整合,重拾信心与希望......在游戏中让我释放了很多负面情绪......有回忆,有畅想,更有期望,对未来重新拥有美好生活的期许。

通过对高攻击性来访者自我评价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来访者从不同角度提到了在团体箱庭干预过程中情绪的宣泄、认知资源的丰富以及行为的学习,从而证明了团体箱庭疗法在改善来访者的攻击性情绪、认知与行为上有积极的效果。

5 分析讨论

5.1 团体箱庭过程分析

根据来访者团体箱庭作品的变化,以及六位来访者在制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互动情况、规则遵守情况,我们可以将整个团体箱庭干预过程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1至3次为第一个阶段,第4至6次为第二个阶段,第7、8次为第三个阶段,第9和第10次为第四个阶段。

5.1.1 第一阶段 自我中心与冲突阶段(1~3次)

本阶段包括了前三次的团体箱庭活动,作品的主题分别是《遐想的世界》《希望和平》和《动物圈》。在这一阶段当中,整个团体箱庭活动的主要特点为:以自我为中心;爆发较为激烈的冲突;违规频发,秩序混乱。

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第一个表现就是不与他人产生互动,自己与整体似乎是隔离开的,这种表现最为明显的成员是B和W。B第一次和第三次表现尤为明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连别人多次抢占了自己的摆放顺序都没有察觉。W似乎更封闭一些,三次作品几乎都在营造自己的“家”,且摆放的位置大多在靠近自己所坐的位置附近,讨论过程中发言也比他人少。另一种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方式是只管自己的想法并要求他人接受“别人的也是我的”的想法,成员之中F和X都有这样的表现。F从一开始就似乎是主导者,从最初否定咨询师提出的确定顺序方式,到后面引领整个作品的主题,还有讨论过程中占据大量发言时间,似乎都在试图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X虽然表现没有F那么强有力,但是当她面对与自己想法不一致时也会选择“对抗”和坚持自己的思路。另外,她还不时会把他人摆放的玩具“据为己有”,表现了相当的占有欲。

本阶段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冲突较为激烈。经过了第一次的试探后,随着互动的开始,第二次和第三次爆发了较为激烈的冲突,特别是在自我中心上体现最为明显的F和X,成为了两次大规模冲突的主角,在第二次第三次作品中都有明显的对立,且在讨论环节也依然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对于冲突,其他人则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有的人会支持某一边,而有的人则会选择暂时逃避。

违规和混乱是本阶段的第三个特点。在最初的阶段,成员们在摆放过程中容易忘记规则,从而出现违规现象。另一种违规的表现,成员们对规则有不一样的理解,如对于“摆放相同的玩具”这一条,大部分成员认为只要是同一类的玩具即是相同的,所以在经过多次讨论之后,成员们一致将这条规则做出了修改。另外,摆放过程中交流现象较为严重,造成制作过程场面不时有些散漫和混乱。看上去,规则意识对于服刑人员这一群体来说似乎存在一定问题。

5.1.2 第二阶段 反思、沟通与调整阶段(4~6次)

本阶段为整个干预过程的第二阶段,包括第四、五、六次,其主题分别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完美的结合》《面朝大海》《记忆》。

经过了上一个阶段的激烈冲突之后,成员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做一些改变,并开始了反思和尝试。在第四次箱庭制作中,由于前两次的冲突,大家似乎都变得小心翼翼,从箱庭作品来看,似乎有一些回归到第一次的迹象,各自布置着自己的场景。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成员们似乎更乐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也更能安静倾听他人的表达,试图去理解其他成员的想法,并不时在他人表达出自己观点后表达赞赏。经过这样的沟通,成员们似乎有了更多的反思 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在第五、六次制作中明显能感受到有效的互动增加,箱庭中表现的内容逐渐统一,甚至逐渐在制作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分工。F和X偶尔还有小的冲突,但两人都能以轻松或调侃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和讨论。W也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小世界,渐渐增加了与其他人的互动,且效果不错。第六次箱庭中S意外退出, 成员们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甚至主动摆放上S经常放的玩具,并表达出对其重回团体的期望。

规则问题在团体中依然严峻。随着成员对制作过程的熟悉,很多成员摆完一轮玩具后立即去找下一轮想要摆放的,导致了场面的混乱,甚至摆放顺序的错误。但成员们在讨论过程中自发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讨论出了解决方案,这一表现也体现出了本阶段沟通与调整的特点。另外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违规行为,即使我们不去刻意提出并要求执行,来访者也会在过程中自主地发现和调整,并且效果优于强制的要求,这也体现了箱庭疗法的非指导性原则。

5.1.3 第三阶段 共感理解阶段(7、8次)

从第七次开始,整个团体箱庭制作过程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包括第七次和第八次活动,其主题分别为《瑞格的城市》《跟我走吧,离开这凌乱心塞又乱七八糟的世界》。

相较于之前的作品,第七次的箱庭作品无论是制作过程、画面呈现还有讨论过程,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和谐,成员们不需要通过交流就能够感知到彼此的想法,默契程度很高,整个画面协调一致,主题也统一和明确。就连在一边旁观的S也不自觉地加入到了讨论当中,并主动为作品起名字。规则方面,从第七次起,成员们自觉地按照之前讨论的规则进行摆放,整个制作过程井然有序,没有了之前的交头接耳的现象,似乎成员们自信不需要言语彼此就能理解对方。

第八次的箱庭制作较为特殊。仅从箱庭作品呈现来看,各部分较为分裂,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第一次制作时的感觉。结合成员们的反馈以及咨询师的感受可以得知其原因:一方面,咨询时间的变动引起了成员的不适,周一的早晨对很多成员来说的确不是最佳的状态;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上次咨询结束后咨询师提出了即将结束咨询的想法,如X在讨论时就表示可能马上就没有机会再摆了,这次只想任性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摆下去。所以,同其他类型的心理咨询一样,作为咨询师,我们在咨询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设置的稳定,这会给来访者带来一种稳定感;由于结束阶段的处理对咨询的效果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做好结束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将第八次仍然归为第三阶段是因为箱庭作品在成员们“有意而为之”,即了解彼此的想法后的一次“任性”致使很不协调。但摆放过程仍然和上次一样井井有条,讨论过程的氛围也比较和谐,成员们彼此之间能体验到对方的感受并相互安慰。值得一提的是,成员们虽然自身状态不佳,但仍然记挂坐在一旁的S,并成功将其重新邀请回来。所以由此看来,本次咨询中,成员之间的共感理解的程度进一步增加了。

5.1.4 第四阶段 整合阶段(9、10次)

最后两次的箱庭制作可以划归为第四个阶段,其主题分别为《在瑞格的地盘上造次》和《欢欢喜喜》。

在最后两次箱庭作品当中,成员们所表现的主题明确而整合,制作过程流畅而有序,讨论过程气氛轻松愉快。第九次箱庭活动中,S重新回到这个集体,让团体成员重新聚齐,但遗憾的是第十次由于突发的情况让S没能参加,也使整个干预过程稍显遗憾。但观察最后两次的箱庭制作和讨论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团体的融合程度达到了一种“自然”的状态,成员之间能够做到相互悦纳,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根据张日昇(2006)提出的关于团体箱庭治疗阶段的描述[7],最后一次的箱庭干预已经达到了最终整合的阶段,且成员们各自在攻击性上的表现也都分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故整个团体箱庭干预过程考虑到此结束。

5.2 来访者攻击性水平变化结果分析

我们通过攻击问卷的分数变化、制作过程中攻击性玩具使用数量的变化、团体箱庭活动过程中来访者的攻击性情绪、认知和行为表现的变化以及狱警评价的变化四个方面来探讨来访者攻击性水平在干预前后产生的变化情况。

5.2.1 来访者1:X

在攻击问卷分数方面,由表11可以明显看出,X在攻击性的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有明显下降,而根据图7中的数据来看,X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攻击性玩具数量成波动式下降。因此,从量化指标上来看,来访者攻击性较干预前明显下降。

在箱庭制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从攻击性情绪、认知、行为三方面看。首先,来访者具有强大的内部能量,从第一次的兴奋状态,以及二、三次受到攻击时的愤怒表现,都可以看到这种能量的强度。而面对他人的侵犯,来访者习惯的应对方式是敌意的归因以及从行为上的反击,这也就造成了她和F激烈的冲突,充分表现了其外显的攻击性。随着制作过程的进展以及成员间的互动增加,来访者对于同伴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从而逐步改变了敌意的归因方式,并且学会了除攻击以外的更为平和的表达方式。如F在第六次活动中也对来访者进行过质疑,但从X的应对方式中可以看出,她并不认为F在有意攻击自己,只是想要表达想法;另外,给予的回应也是平和的叙述的方式,并考虑到他人感受。因此可以看出,通过团体箱庭疗法的干预,X释放了负性能量,改变了敌意的认知,并学会了非攻击性的新的表达方式。

从狱警评价的角度来看,干预前来访者较为沉默,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通过团体箱庭的干预,来访者会主动地找干警反映思想,同时情绪变得较为乐观积极。我们可以认为通过团体箱庭的干预,来访者疏导了负性的情绪,并发展出了新的沟通方式。

5.2.2 来访者2:S

S由于突发的情况导致其没能全程参与到活动当中。在攻击问卷的测量结果中,除了愤怒维度上的得分有所降低、言语攻击保持不变外,其他维度上的得分在干预之后反而增加了。导致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来访者可能由于减刑的问题没有解决而带来情绪上的不满,认为监狱方面有意针对她,她也以拒绝参加狱内的各项活动来表示抗议。这个部分可以看作是敌意和一种指向自我的攻击的体现,量表中也有对应的显示。另外,从使用攻击性玩具的数量上来看,来访者始终未表现出明显的攻击倾向,攻击性玩具摆放较少。

虽然狱警对S的评价没有发生积极的变化,但就S在箱庭作品中的表现能看出一些积极的因素。整个过程中,S其实都表现出了其内在生命力的强大,且在活动中可以看出能量逐渐变得更为有序,负性的部分逐渐得到释放。到了后面几次,能够看到她逐渐敞开心扉,愿意去接受更多来自他人的想法和行为方式。尤其到第五次,S的自我像第一次出现在了沙箱当中,并有着积极的意义,表达了自己希望融入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但可惜的是,由于其他原因这个过程没能继续下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该研究在S身上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受诸多因素印象并不明显。另外,研究者也联系监狱在S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其现有的情况安排个别的箱庭咨询,但已属于其他研究项目,在此不予赘述。

5.2.3 来访者3:W

首先,从W攻击问卷的得分上可以看出,其在愤怒和敌意两个维度上有显著降低,攻击性总分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来访者攻击性情绪得到了释放,攻击性认知有了显著改变,但还尚未习得新的行为方式。在攻击性玩具使用情况上,W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在箱庭制作过程当中,她在最开始的阶段更多地选择在自己的小范围活动,且一般都以一个房子(自己的家)为中心展开的。在讨论中话也很少,这正是一种不安全感的表现。很多心理咨询流派认为,来访者外在的攻击和愤怒,是源于内在的恐惧和安全感的缺乏。随着箱庭干预的深入,稳定的场所和同伴逐渐给来访者带来了安全感,能明显看到W一点点敞开了心扉,并主动地和他人互动,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她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他人,从而丰富自我的认知方式。狱警在评价当中也指出,其在干预后的生活中与周围人的融入情况有所好转。

相比于X,W的变化过程似乎相对缓慢一些,可能是由于其安全感相对较低的原因,她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逐渐敞开。攻击性行为方面的分数未见降低,可能是源自于还没有学习到新的行为方式,故旧有的表达方式仍旧存在。综合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认为,W通过团体箱庭干预在攻击性上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5.2.4 来访者4:F

由于F并非由攻击问卷筛选而出,故在此不对问卷分数做讨论。从图7可以看出在团体箱庭干预过程中,来访者使用攻击性玩具的数量有了明显的下降。

之所以将前测问卷中显示分数并不是特别高的F单独拿出来讨论,是因为她在箱庭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了比较高的攻击性特点,这也与其所犯的暴力罪行相符合。但是随着干预的进展,其能量的表现逐渐变得有序,逐渐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并随着与他人互动的增多,也逐渐愿意聆听他人的想法。当意见不一致时,她选择更多地去进行平和地交流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和试图改变,表现出的控制、挑起矛盾和攻击的行为也逐渐变少。另外,F在制作过程中的犯规情况也逐渐减少。狱警在其干预后的评价中也指出其在生活中不守规矩散漫的毛病有所改善,可见来访者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因此,综合以上讨论,我们认为本次团体箱庭干预对F的攻击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5.3 团体箱庭疗法对高攻击性女性服刑人员攻击性的干预机制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团体箱庭疗法为来访者提供安全的环境,进而可以让她们自由地表达和宣泄攻击性情绪。在互动过程中,成员之间互相协调认知资源,改变原本的攻击性认知。而在时间、空间以及规则的限定之中,来访者通过制作箱庭和讨论的过程 逐渐发展出非攻击性的、健康的行为方式。四位高攻击性女性服刑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攻击性得到了降低,而每个人由于各自情况不同都处于改善的不同阶段。团体箱庭疗法对高攻击性女性服刑人员攻击性的干预机制具体表述为如下五点。

5.3.1 母子一体性的咨访关系为来访者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放下防御

在很多的心理咨询流派当中,对于愤怒情绪都有着类似的理解,即愤怒的背后更深层的情绪为恐惧。从这个层面上讲,高攻击性来访者所表现的愤怒情绪很可能是源自于其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安全的需要是缺失性需要,即是必须要有的,否则将持续陷入恐惧当中。箱庭疗法重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就如同母亲与孩子一般,即母子一体性[9],给予其安全感,从而能够卸下防御。在本研究的几位高攻击性来访者的身上,我们都看到了不安全感的存在。而通过箱庭的制作以及咨询师的陪伴,来访者逐渐体验到安全感,从而能够放下防御展现出真实的自我。

5.3.2 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让来访者能够进行宣泄和表达,释放攻击性情绪

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性是一种本能行为,攻击性的能量不可能凭空消失,必须要得到释放才能避免持续积累。然而,在监狱这一特殊环境中,服刑人员的很多行为是被严格限制的,吃饭、工作、睡觉都是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即便是在做看电视这样少有的娱乐活动时,也要按照标准的坐姿,不能随心所欲。和外界的沟通方式也极其有限,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才能与亲属会面,信息的来源基本只有电视和家人的书信[10],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这种环境下,自由地表达感受是不现实的。但是,箱庭为来访者创造了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7],这是属于来访者的自由王国,在这里来访者可以天马行空地去到任何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甚至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通过自由地表达,来访者压抑的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的释放和表达,从而减轻高攻击性来访者的愤怒情绪。

5.3.3 “与他人一样”的感受使来访者获得归属感,从而展现真实的自我

同样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需要有爱与归属,这是属于人类的高层次的需要。在团体箱庭的制作和讨论过程中,来访者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是想法时,有时也许会有些顾虑和担心他人不理解自己或是有不同的想法。张日昇(2006)认为,团体箱庭中可以 给来访者“和他人一样”的体验,当同伴们对自己表示赞同的时候,来访者就有了一种被认同的感觉,从而能够更加自信、开放地在这个环境中展现自己[7]。比如本研究中的S,曾在开始阶段比较小心翼翼,但随着同伴的鼓励和认同逐渐获得自信,从而能够更加真实的向伙伴展现自我。

5.3.4 玩具的象征意义让来访者呈现、了解自我,并在互动中协调认知资源,促进攻击性认知的改变

在制作箱庭的过程中,玩具作为一种象征,将我们心中所想投射出来,以一种形象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当来访者看到自己摆放的画面时,有时也许会有些惊讶,那可能和原本自己以为的并不一样。此时,来访者会陷入思考,从而逐渐了解自我。而团体箱庭要求成员们在同一沙箱中摆放,结束之后还有交流的环节,来访者不仅能够了解自己所想,还可以同时听到别人的看法,这就能够让彼此相互启发,协调和增加认知资源。攻击性的认知主要表现为敌意,高攻击性的来访者更习惯于敌意的归因,因为这是她最熟悉的方式,甚至可能无法意识到其他方式的存在。而团体箱庭中无论是制作还是讨论阶段,都给来访者提供了获得他人除敌意之外其他认知资源的机会,从而发展出更为健康的认知方式,摆脱攻击性认知。这点在本次研究中的每位来访者身上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5.3.5 限制性团体箱庭的规则为来访者提供了温和的行为学习方式,从而替代攻击性的行为方式

限制性团体箱庭的一大特点就是其规则性,对于制作过程有明确的规则要求。但这种规则又不同于命令和纪律,咨询师不会惩罚违规的来访者而是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强制要求也许在某个阶段可以约束他人去做某些事情,但若不是他人所愿,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人的行为,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本研究中,来访者违规次数不可谓不多,但通过成员之间的讨论,问题最终都得到有效的解决。相信每位来访者自身都具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自身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人本主义取向的体现。高攻击性来访者行为表现习惯于指向外界或是自我的攻击,当来访者发现团体箱庭中的规则对这种表现方式是不支持的时候,通过思考、讨论和学习,来访者必将发展和学习出更为健康的行为方式,从而降低其攻击性。

参考文献

[1] 王首道,吕川.近十年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5,29(3):8-14.https://doi.org/10.7748/ns.29.26.14.s19

[2] Dickinson N.Book Review:Working With Female Offenders:A Gender Sensitive Approach[J].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Review,2011,21(4).https://doi.org/10.1177/0734016811423317

[3] Jiang S,Winfree L T.Social support,gender,and inmate adjustment to prison life:insights from a national sample[J].Prison Journal,2006,86(1):32-55.https://doi.org/10.1177/0032885505283876

[4] 李鹏程.女性之间的暴力:一种被忽视的性别暴力[J].北京社会科学,2016(1):13-20.https://doi.org/10.1007/s11298-016-5794-z

[5]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等.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0):607-613.

[7] 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8] 杜玉春.攻击性青少年的箱庭作品特征与箱庭治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

[9] 张日昇.箱庭疗法的心理临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0] 吴思语.女性临出监人员箱庭疗法个案研究——基于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干预[D].北京师范大学,2017.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