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大学体育部,乌鲁木齐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并且重点强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要继续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强化战略规划布局,建设利用好冰雪场地设施,发展冰雪产业,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把群众冰雪运动热情保持下去。[1]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冰雪事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我国成功举办,在向全世界展现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也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从冰雪产业的需求端出发,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开始参与冰雪运动,养成冰雪运动习惯,“三亿人参与冰雪”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目前积累的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后冬奥”时代的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冰雪产业也成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和热点领域;另一方面,当前冰雪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不足之处,如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的频次和冰雪运动消费还有待进一步扩容提质等问题,消费者还未形成普遍意义上的长期性体育消费行为,综合来看,我国和世界产业强国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新疆作为我国冰雪自然资源大省,在推动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培养冰雪竞技人才和2022年北京冬奥备战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我国“三亿人上冰雪”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展望未来,研究“后冬奥”时代新疆发展冰雪产业现状、困境和未来优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也能帮助我国尽快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和健康中国2030目标,展示我国冰雪产业综合实力。
新疆发展冰雪产业首先要深刻领会和明确自身发展冰雪产业的优势及现实意义,以及冰雪产业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同其他体育产业类型相比,冰雪产业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其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较长,受到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约束较大,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有一部分区域能够长期开展冰雪运动。本部分从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分析“后冬奥”时代新疆发展冰雪运动的现实意义,认为新疆发展冰雪产业恰逢其时,无论是从体育产业综合实力,还是从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发展,优化冰雪产业营商环境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内部因素驱动主要是指围绕着新疆自身自然地理条件和冰雪产业本身具备的一些独有特点等因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冰雪产业的内部驱动因素主要可以从冰雪产业规模、冰雪产业链、冰雪消费带动等几大内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经由内部因素驱动,新疆的体育产业可以实现更快、更高质量的转型式发展。
1)产业规模大,产业基础建立
从我国冰雪产业规模来看,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冰雪产业消费规模调查中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经接近4000亿元人民币,尽管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并未严重影响我国冰雪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的步伐,相关数据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整体规模从2700亿元突破5000亿元达到了6000亿元,《2016—2025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整体规模和参与人数等具体目标,其中冰雪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万亿大关[2]。综合来看,从申办北京冬奥会成功开始到现在,我国的冰雪产业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冰场和雪场数量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数量提升,新疆发展冰雪产业恰逢其时,可以说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内。
2)冰雪产业价值链延伸较长,产业附加值较高
从冰雪产业的产业链结构来看,其结构的本质就是产业内部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的利润和利益分配形式,冰雪产业主要由冰雪赛事、冰雪旅游、冰雪健身培训、冰雪装备制造等子产业构成。从产业分工的视角,我国冰雪产业各子产业内部已形成了清晰的上游(研发与设计)、中游(生产与制造)、下游(营销与服务)分工结构[3]。冰雪产业链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涉及到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诸多业务单元,目前我国和新疆在冰雪产业链所占据的地位和产业链所包含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具体来说,新疆目前主要还是作为冰雪自然资源的提供方,并不具备全流程的产业链把控能力。从产业链的“横”“纵”两个方面出发讨论,横向上看,去除掉自然禀赋条件,从市场运营和商品制造两个角度出发,新疆可以有更多利润攫取的空间,从纵向上观察,新疆部分雪场主要面向的客户人群中本地人和外来游客的比例可以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整,使得既能够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同时本土消费者人群数量的扩大可以进一步推动当地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冰雪产业消费带动效应明显
从冰雪消费带动角度进行讨论,冰雪产业消费带动效应十分明显。有相关的问卷数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更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并且参与到冰雪运动消费当中,开始关注冰雪类的博主、偶像等特殊群体并形成购买行为的落实,青年消费者在线上和线下实体店当中呈现出了不同的消费动机[4]。冰雪旅游的切身体验感对消费者形成消费习惯至关重要[5],体验性消费人群主要是学生等群体,旅游消费人群主要是家庭等[6]。新疆地区发展冰雪产业恰逢 “Z世代”青年消费行为转化期和女性消费者消费潜力提升的重要阶段,长期来看,这部分人群将是体育消费和冰雪产业消费的主力军。
综上所述,从冰雪产业规模、产业链结构塑造和青少年消费行为建立等三个方面出发,新疆发展冰雪产业可以从人流、资金流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突破,推动新疆体育产业的转型式发展。
外部因素驱动主要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在内的一些宏观性质外部环境因素推动新疆发展冰雪产业来实现提升体育产业综合实力的需要。
1)政治因素利好新疆冰雪产业发展
从政治因素来说,国家对冰雪产业非常重视和支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冰雪产业不断迎来发展机遇(表1),这些政策涉及到冰雪产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包括冰雪运动装备、冰雪运动与全民健身事业的有机结合和冰雪体育旅游等事项。
表 1 我国近期出台的冰雪产业政策
时间 | 政策名称 | 政策主要指向 |
2019年3月 | 《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 | 全力推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工作;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 |
2016年11月 |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 | 到2025年,形成冰雪运动基础更加坚实,普及程度大幅度提升,竞技实力极大提高,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冰雪运动发展格局 |
2021年2月 | 《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到2023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
与此同时,国家相关的政策也为新疆冰雪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中两处明确提及了新疆发展冰雪产业的要求,首先是在冰雪运动跃升工程中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5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省级和地市级示范区,其中就包括新疆阿勒泰地区,此外还提到鼓励新疆和西藏共同建设中国(长白山—阿尔泰山)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十分重视新疆地区的冰雪产业发展,综合来看,政策给予了新疆冰雪产业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较大的提升空间。
2)经济因素体现出冰雪产业需求端已经较为成熟
从经济环境来看,当前中国人均 GDP 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从冰雪产业的供给端来说,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即超过6500美元)后,对体育消费较大规模的有效需求开始形成,进入高收入阶段后体育产业将成为支柱型产业,此期间是体育产业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我国正处在其中[7]。此外,我国的体育消费目前呈现出一些性别与年龄上结构性的转变,这些转变也不断创造出新的机遇,例如目前在消费市场上90后渐成消费主力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将重心放在自身的健康管理上,参与体育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观念改变,越来越愿意把钱花在参与冰雪运动当中来。
3)社会文化因素促进冰雪消费习惯养成
从社会与文化环境来看,伴随着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崛起到国内各大体育赛事的举办,越来越多的文化环境场域因素正不断推动我国冰雪消费规模的壮大和居民冰雪消费习惯的养成。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逐渐增强,消费水平逐渐上升,文娱需求逐渐丰富。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中,体育运动占据关键的位置,其既有锻炼身心的作用,又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4)技术因素给予产业创新机会
从技术环境角度考虑,互联网体育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对冰雪赛事的营销与推广有重要作用,科技的不断创新为冰雪赛事的顺利举办与参赛者的出行提供保障,如高铁的修建在客观上降低了滑雪爱好者的时间成本,会提升冰雪运动的参与频次。此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不同维度之间的壁垒,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创造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互联网体育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观看自己喜爱的冰雪赛事并进行实时的互动,例如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在咪咕体育等平台上通过5G等技术可以实现随时切换观看比赛项目、赛场观看视角和解说员等,这些技术上的应用创新都增加了冰雪项目的魅力,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利于冰雪赛事的宣传和推广。
综上所述,从外部驱动因素分析,新疆发展冰雪产业是顺势而为、借势而发的必然要求。顺势而为,推动新疆冰雪产业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其体育产业的综合实力。
本部分从多个维度对新疆冰雪产业进行分析,结论认为目前呈现出较好的上升态势,处于冰雪产业发展的上升期。
新疆地区一直以来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自然冰雪资源丰富。2006年经过各国专家认证,阿勒泰地区被认定为是人类最早的滑雪胜地,可以说新疆地区在前期积累了较好的滑雪历史文化成果。自然资源上看,新疆地区的冰雪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山冰川积累区,其年存雪期达到了4个月以上的时间,可可托海地区到春季4月份时仍可以保持一定量的存雪,非常有利于冰雪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各滑雪大区发展分析报告》中的数据统计,目前新疆有60座以上的雪场,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从冰雪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来看,新疆也体现出了较好的带动效益,特别是从2015年中国成功申报2022年冬奥会以来,阿勒泰地区的接待游客人次和整体的收入规模稳步增长(表2),通过冰雪特别是滑雪运动的发展,新疆也有效带动了自身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新疆已经跃升为我国的第二大冰雪旅游大省。2020—2021雪季,新疆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超过了千万人次,较上一年度人次相比增长超过了100%,旅游收入接近达到了70亿人民币大关,实现近60%的增长。滑雪群体人均消费超过3000元[8]。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角度观察,新疆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日益增大,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充分利用了自身传统优势的冰雪项目,开展了诸多有趣的传统冬季运动项目。此外,新疆也有效结合了西北地区的一些优良风俗习惯,创造出冰雪旅游发展新模式,如新疆阿勒泰市推出了“西部冰雪旅游节”,包括滑雪、冬捕、冰雕雪雕、马拉爬犁等一系列有趣的冰雪体验,为发展新疆冬季旅游产业增添了新的动力。
表 2 2010—2017年新疆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人民币)
年份 | 接待游客(人次) | 旅游收入(万元人民币) |
2010 | 3010000 | 235000 |
2011 | 3973300 | 298200 |
2012 | 4750000 | 358500 |
2013 | 5301200 | 416000 |
2014 | 4690000 | 344400 |
2015 | 7000000 | 530000 |
2016 | 8621000 | 700000 |
数据来源:《中国各滑雪大区发展分析报告》。
从大型赛事举办和带动效益角度观察,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在新疆成功举办,作为在申奥成功之后举办的第一届冬运会,它的成功举办帮助新疆冰雪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较大的提升。此外,冬运会的举办还扩大了新疆地区冰雪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新疆地区还属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核心位置,旅游景点多,使冬季运动项目与西北地区旅游地相结合,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丝绸之路体育旅游项目,大力发展西北地区体育旅游业,带动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西北地区冬季运动项目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冰雪和旅游产业相互补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9]。
从人才培养方面观察,从2018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动“出击”,新疆先后建设了100所冰上运动特色学校和100所雪上特色运动学校,并且全面开展青少年普及运动为目标[10],为我国的冰雪后备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自2020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各职业院校开设了包括冰雪运动与管理、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休闲体育(冰雪方向)等在内的15个冰雪专业,“冰雪+”相关专业招生1366人[11],这些举措均为奥运会后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力做出了重要的积累和贡献。
从产业政策观察,新疆自身也出台了系统性的政策来支持冰雪产业的发展。从2015年到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体育产业特别是冰雪产业发展,乌鲁木齐市进入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等都标志着系统性的政策开始在现实实践层面显示出其有效性。
表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涉及冰雪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涉及区域 | 政策名称 | 颁发时间 | 政策涉及冰雪产业的主要内容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 2015年9月 | 扩展冰雪运动产业。改善雪运动场地条件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 2017年1月 | 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利用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契机,发挥好冬运会后效应,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 2022年1月 | 全面开发冰雪旅游、沙漠旅游资源,通过开展冰雪赛事、沙漠体育等广泛宣传推介兵团冰雪、沙漠旅游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 2021年12月 | 扶持冰雪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基本满足我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需求。大力开展雪地足球、雪地拔河、滑雪橇、滑爬犁、雪地摩托、冬泳、冰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民俗冰雪娱乐活动 |
综上所述,新疆地区在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加快了发展冰雪产业的步伐,在政策引领、冰雪旅游带动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此外,新疆充分利用了自身在冰雪传统文化上积累的优势,开展和推广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冬季冰雪运动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雪产业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上困境,“后冬奥”的新疆冰雪不仅要面临着国内其他滑雪市场巨大地区的挑战,同时展望未来,在疫情防控逐步常态化的时代,国内外的冰雪市场也将逐步开放,接受国内外游客的主观选择。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于新疆冰雪产业的发展来说,可以说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会遭遇到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够在这一转换期间内形成冰雪品牌的建立和消费者口碑与消费习惯的养成,那么在“冰雪热”逐步退场之后,就可能会面临着市场不能够形成良性发展循环的结果,本部分主要从冰雪产业规划,冰雪产业人才储备和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等方面对新疆冰雪产业目前存在的困境进行探讨。
1)冰雪产业规划缺乏系统性
近些年国家在大力发展冰雪产业,推广冰雪运动,客观上也促进了各个省市自治区对冰雪事业的投入和关注,包括北京、东北三省、天津、河北等省市地区都在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发展冰雪产业,所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制定自身冰雪产业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系统性、特色性和科学性的问题。第一是存在规划缺乏系统性问题,冰雪产业的整体的投资回收周期较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需要处理好大的区域内部内各个区域之间竞争格局和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公共政策的具体执行单位是要靠基层的雪场或者冰场来执行完成的,有针对日本滑雪场发展经验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不同地域之间滑雪场的密切配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制定冰雪产业规划的过程中缺乏对这一点的关注;第二是存在规划缺乏特色性的问题,目前的产业规划呈现出同质性比较严重,和国内河北省、北京市紧抓“京津冀”的主题相比,新疆还未形成特色型的冰雪产业文化,这首先需要从政策引领层面出发,对于冰雪特色文化定准调,事实上从北欧等冰雪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来观察,冰雪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文化层面,能否有效传递出差异性的文化就会影响到自身冰雪产业品牌护城河的建立。第三是存在规划缺乏科学性的问题,系统性问题和特色性问题结合在一起就容易缺乏科学性的现象,基层的滑雪场缺乏合理的规划,短期内为了寻求利润,在战术层面实行价格战,这会对有限的冰雪资源造成极大程度上的浪费,短期内演变成为在战术层面吸引游客的问题,也并不利于培育高水平的赛事和孕育成熟的冰雪文化。
2)冰雪产业专业化人才还未形成规模化培养
和华北(河北、北京及天津)地区和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相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与新疆较为火爆的冰雪运动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专业的教练员、冰雪场地运营管理者数量缺乏,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还未形成规模化的培养路径。一是是横向比较来看,新疆地区并没有像北京体育大学、河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等专业体育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撑,这就为其培养专业的冰雪产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土化的培养路径在短期内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从长期来看,如果不能够形成人才培养本土化的链条,那么冰雪运动市场一直都会作为人才培养的“输入地”存在,其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二是目前新疆的冰雪培训市场呈现出数量多而规模小,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的现状,体育培训市场是整个冰雪产业市场中处于非常核心的地位,本地的消费者、本地的青少年需要接受高质量的体育培训体系才可以拥有更强的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三是大量新增滑雪场馆的管理需求与专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稀缺之间的矛盾,新疆为了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和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需要,在冰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成本,后备人才是冰雪项目充分发展的重要基石,政策是培养冰雪项目后备人才的重要保障[13],新疆冰雪人才培养仍然需要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支持。
3)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不足
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现实需求,也是深入推动新疆冰雪产业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和革命性重塑、引领新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本质是新疆冰雪产业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以促进自身产业发展发生实质性优化与改变的过程。目前,我国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转型理念不科学和转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具体来说,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并不是简单地在雪场或者冰场内寻找技术应用场往其中增添内容就可以,而是需要一整套技术手段的加持,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如在冰雪体育用品制造等并非是新疆自身具备优势的环节如何可以通过技术的应用把更多的供应商放置到自身的价值链条之中;转型实践能力不足与自身产业战略制定问题有关,如果战略定位不够长远,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种系统性工程,应从明确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目标,构建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支撑,健全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推动新疆冰雪产业顺利发展。
冰雪产业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转型紧密相关,从十九大报告到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报告,均显示出我国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等提出了更高更丰富的要求,当然包括体育产业发展这一领域和新疆冰雪产业发展这一问题。推动新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前提是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高质量发展问题近期也已经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金碚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不易把握的概念,其本质性特征具有多维性和丰富性[14]。王一鸣认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包括四个方向上的转变[15]。因此,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现在多个维度,不是简单指经济总量和物质财富数量层面的增长,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需要着重解决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中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16]。新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指的就是从粗放式的发展路线中解放出来,关注于冰雪产业的品牌打造问题,打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相互联动,使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效率最高的冰雪市场运营。
制定冰雪产业规划时要运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去优化冰雪产业规划问题。具体来说,冰雪产业从横纵两个维度去分析,横向上包括产业链上游的各类供应商和产业链终端的各个消费者,从纵向层面上分析又可以包含着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体育系统和当地政府在内的多个利益相关方。有的雪场还会受到大型母公司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方利益掣肘的情况,不能更加独立地对区域内的冰雪市场主体进行市场化的开发和运营,并不利于冰雪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建议新疆在制定冰雪产业规划时一定要明晰各方职责,权责分明。各利益相关方可以在前期共同参与冰雪产业未来的长远规划,新疆也可以参考国际上目前成熟的冰雪市场运营经验,做到兼听则明。同时,新疆还需要将自身的规划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从更长远看,更有利于我国冰雪市场的“走出去”和“引进来”。
人才储备是新疆冰雪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是要明确改善目前作为人才“输入”目的地的现状,制定出具体的冰雪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甚至是开发投资建设冰雪运动学院的计划,培养更多本地的经营管理人才;第二是还要积极引进经营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用先进人才的带动和示范效应,不断更新冰雪市场上的经营管理理念,弥补现有管理人员在管理经验方面的欠缺,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营能力,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对于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换刚起步的第一阶段,数据、政策、人才和应用场景等都十分关键。这需要政府和体育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平台支持,为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政策保障。第一,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措施进一步引导和支持5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融入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第二,政府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包括智能体育技术进入雪场的税收优化政策,支持和保障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融入新疆冰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第三,加强新疆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建设,将各类优质的数字技术资源引入到新疆冰雪产业体系内,孵化出更多新疆本土的冰雪科技企业和人才,这对于新疆冰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推动新疆努力成为全国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冰雪产业的必要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目前冰雪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困境,以及在高质量发展视阈下为其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建议。新疆冰雪产业发展正处于上升势头,希望新疆可以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和健康中国2030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1] 新华社.(受权发布)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2-04-08)[2022-04-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2-04/08/c_1128544078.htm.
[2] 国务院.四部分联合印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2016-11-26)[2022-04-26].http://www.gov.cn/xinwen/2016-11/26/content_5137983.htm.
[3] 李安娜.北京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雪产业链现代化:机遇、挑战与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1):25-32.
[4] 清华体育产业研究.国内青年群体参与冰雪运动情况调查与研究[EB/OL].(2021-11-11)[2022-04-26].https://mp.weixin.qq.com/s/3M1SGc46gk7aI03HYV5unQ.
[5] 张瑞林,李凌.冰雪体育旅游消费者行为与体验模式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2):93-98.
[6] 邓茹月,周丽君.我国南方冰雪运动消费者行为路径分析: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3):54-60.
[7] 江小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J].管理世界,2018,34(5):1-9.
[8] 国家多部委新疆冰雪产业专题调研组调研阿勒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EB/OL].(2016-05-11)[2022-04-26].https://mp.weixin.qq.com/s/OThgxdvk_n2MRV-VyUSYGQ.
[9] 陆森召,杜长亮.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的地理学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16(8):6-11.
[10] 新疆体育局.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创建自治区级雪上运动示范学校的通知[EB/OL].(2018-11-02)[2022-04-26].http://tyj.xinjiang.gov.cn/tyj/gsgg/201811/2a4b2b0ad7114874900d40b00788011f.shtml.
[11] 新疆体育局.阿勒泰地区加大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力度[EB/OL].(2022-04-22)[2022-04-26].http://tyj.xinjiang.gov.cn/tyj/tyxw/202204/8b7e5c3e6bc34d1f9237c7cc5157e22c.shtml.
[12] 付铁山,杨传鑫.日本乡村滑雪场市场开发模式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4(3):130-133.
[13] 张春萍,胡恒,张子鳌,等.我国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政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10):31-37.
[14]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15] 王一鸣.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管理世界,2020,36(12):1-13.
[16] 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11):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