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武汉
2022年是北京冬奥会圆梦之年,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实施的第六年。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的经济枢纽,发展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战略背景以及北京冬奥会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点,梳理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发展的困点,提出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发展的要点,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冰雪运动融合,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总目标,完善区域治理机制变革,重塑冰雪发展格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江经济带是由长江沿线11个省份和直辖市共同组成,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1]。
如何利用好长江经济带的区域优势使其与冰雪运动协同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地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其他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冰雪运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业资源优势。长江经济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工业枢纽,一大批高科技和现代化工业汇聚于此,并且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技术新等特点。较好的工业基础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对于解决冰雪装备制造难题,创新冰雪装备制造技术,发展冰雪制造产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滋养着长江沿线的人民,造就了人才、科技、教育等事业全面发展。长江经济带沿线高校众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教育发展领先全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和科技能力对于培养冰雪运动人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是城市资源优势。凭借着长江经济带独特的地区优势,许多沿线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东京大学发布的《2020亚洲城市排行榜》显示,长江经济带现有一线城市1个(上海),新一线城市8个(成都、杭州、重庆、苏州、武汉、南京、长沙、合肥)。密集的城市群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对居民的精神文明层面、经济物质层面、人文社会层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变革,消费观念转变等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收入的提升对于扩大冰雪参与,带动冰雪消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两座金山银山”的提出创造性地将生态环境治理和冰雪运动开展进行了巧妙地结合,为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创造性的思路。充分理解与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和冰雪运动的论述,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的优势资源,发展绿色经济,开展冰雪运动,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进行,对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冰雪产业的融合,完善长江经济带区域治理,冰雪运动的开展与普及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为了缩小我国南北方之间开展冰雪运动的差距,促进冰雪运动向南向东迁移,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北冰南展”战略,该战略对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5年7月31日,北京在成功获得冬奥会的举办资格后,为了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目标,国家又重提“南展西扩东进”的发展战略,倡导南部、东部、西部城市加入冰雪运动的热潮中。
长江经济带地区深入贯彻落实“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冰雪体育运动,大力营造冰雪运动氛围,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主,生态旅游为辅”的发展道路。为了配合“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实施,长江经济带各个省市均出台了相应政策来促进本地区冰雪运动的开展,特别是湖北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更是专门针对冰雪运动出台了政策文件,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细则,如(表1)所示。
表1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关于冰雪运动政策汇总
时间 | 地区 | 名称 |
2022年1月 | 湖北省 | 《关于加快建设冰雪运动南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
2019年10月 | 上海市 | 《冰雪运动奥全运项目发展规划(2019—2025年)》 |
2020年7月 | 四川省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2020年6月 | 江苏省 | 《江苏省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 |
2020年6月 | 浙江省 |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2021年1月 | 安徽省 | 《安徽省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工作方案》 |
2020年1月 | 湖南省 | 《关于加快发展湖南省冰雪运动的实施意见》 |
2021年2月 | 重庆市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 |
2020年8月 | 云南省 |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 |
2019年10月 | 贵州省 |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的意见》 |
2022年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完美闭幕。在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北京又一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中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创造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七年艰辛,铸就辉煌,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2],其中以长江经济带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参与人数达到了1.48亿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成了现实。借助冬奥会的东风,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北冰南展”作为国家发展冰雪运动的重大战略,其意义在于普及冰雪运动,调动我国南方人民的冰雪热情。长江经济带地区作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有着承南接北的作用。沿线省份高度重视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开展,以湖北省为例,2022年1月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冰雪运动南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3],为贯彻中央精神,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进和湖北省冰雪运动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近几年来,长江经济带地区在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赛事活动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动了体育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如何利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历史机遇,优化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空间布局,打造特色冰雪产品,形成世界著名体育旅游目的地,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新冠病毒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国内外的冰雪运动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根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受疫情影响全国未对外营业的滑雪场数为63家,正常营业的滑雪场数量总数为715家,在滑雪人次方面,2020年国内滑雪人次为1288万,相比2019年下滑了38.37%[4]。毋庸置疑,新冠疫情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最主要的变量,人口流动密切的冰雪场所首当其冲受到了直接的冲击。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特色产品,重新吸引消费者参与冰雪运动,这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受困于气候、地形的差异,我国南方冰雪运动的开展存在天然的劣势。因为满足在自然环境下开展冰雪运动的季节比较短,而且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等有限的几个北方省份,所以南方大部分地区呈现出冰雪场地数量少、规模小的特点。根据《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对外营业的滑雪场总数为111家[4]。如(表2)所示,以湖北省为例,现有冰雪场地19个,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中最多的省份,但相比于东北地区(黑龙江94个)、华北地区(河北64个)仍有较大差距。根据2020年12月发布的《疫情影响下的全国冰雪运动参与和消费报告》数据显示:2019—2020年冬季,全国约有1.5亿人参加过冰雪运动,人口占比约为13.9%,在参与群体中“附近缺乏冰雪设施”是限制运动参与的首要因素,场地不足是制约长江经济带发展冰雪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建造人工冰雪场地的投入要远高于大部分夏季运动项目场地建设的投入,一个滑雪场的投入在800万~1200万左右,且回报周期较长,这对于冰雪运动在全国的推广是非常困难的。而对于已建成的冰雪场馆设施,大多存在规模相对较小,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场馆管理及运营也不够专业,场馆资源利用也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冰雪场馆设施功能的充分发挥,不利于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开展[5]。
表2 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2020年滑雪场数量统计
排序 | 省份 | 2020年冰雪场地数量(个) |
1 | 湖北省 | 19 |
2 | 浙江省 | 19 |
3 | 江苏省 | 18 |
4 | 重庆市 | 14 |
5 | 四川省 | 13 |
6 | 贵州省 | 10 |
7 | 湖南省 | 9 |
8 | 云南省 | 4 |
9 | 安徽省 | 3 |
10 | 江西省 | 2 |
11 | 上海市 | 0 |
缺少冰雪文化的传承是限制长江经济带地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主要原因。作为勤劳的长江人,深植于思想观念中的“渔文化”“稻作文化”“猫冬文化”与现代的冰雪运动倡导的“休闲文化”“户外文化”有着本质的的区别。根据《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滑雪人次为1288万,相比于2019年的2090万,下滑了38.37%。并且被调查群众中大多数是以体验、旅游为主,长期稳定参与滑雪运动的人数不足100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使得长期以来长江经济带地区群众对于冰雪运动缺乏基本的文化认知,导致冰雪运动项目发展的人口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大众对冰雪运动的价值深度和广度的认知普遍不足,冰雪运动本身的功能开发不全,内容形式单一,自身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致使冰雪运动的普及缺乏内生动力[6]。特别是在长江经济带这样冰雪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与三大球等开展情况较好的运动项目相比,冰雪运动的推广受到较大阻碍,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历史底蕴无从积累。由此来看,普及冰雪文化是目前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冰雪运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冰雪赛事是群众了解冰雪运动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冰雪产业的原生动力。从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全国冰雪赛事赛历》来看,截至2020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共举办过2次全国性冰雪赛事,分别为2018年11月上海举办的全国青少年U系列滑冰赛和2019年1月苏州举办的全国花样滑冰U系列少年赛。在大众冰雪赛事上,长江经济带城市两次承办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分别为2018年上海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和2021年武汉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两次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的举办,推进了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实施。从全国冰雪赛事的举办情况上看,2015—2019年之间,我国冰雪类赛事总体呈上升趋势(如图1)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以后冰雪赛事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几乎处于停赛状态。优质的冰雪赛事往往能够带动冰雪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如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冰雪旅游产业,冰雪培训产业,冰雪文化产业等。但是从实际情况以及文献资料来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存在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力不足,冰雪旅游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冰雪培训产业市场管理失调,冰雪文化产业宣传不足等现实困境。举办高水平的冰雪赛事,发展高质量的冰雪产业是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冰雪运动的首要任务。
数据来源:《北京2020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
图1 2015—2019年中国国内冰雪赛事数量
由于长江经济带涉及省份较多、区域较广,且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长江中下游体育产业发展较好,上游地区发展缓慢,整体协同性较弱。就冰雪产业而言,长江经济带冰雪产业呈现出产业要素关联水平低,各部门之间缺少合作,各发展要素在相互对接过程中失衡,缺乏统一的官方部门对冰雪运动冰雪产业进行统筹管理,虽然拥有广大的消费市场,但是缺少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另外各地区缺乏核心冰雪产品,没有形成特色冰雪IP,以冰雪旅游为例,大多数滑雪场推出的冰雪产品同质性强,竞争力不足,呈现出大而不全,多而不精的特点,在冰雪服务端没有抓住消费者的核心诉求,消费者黏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依托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冰雪场馆设施的建设。在自然环境允许的地方,政府主动牵头,联合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建设政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冰雪场馆。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冰雪场地,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另外,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将旧厂房、仓库等城市闲置空地改造为简易的冰雪运动场地,在公园中增加冰上运动设施,为居民开辟冰上运动场所,社区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冰上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最后,注重数字技术与冰雪运动的融合,充分利用VR、AR技术在冰雪项目中的应用,推进各种模拟冰雪运动器材的研发,以及仿真冰、仿真雪运动项目的推广,构建冰雪运动线上体验平台,将单季运动发展为四季运动,将北方参与发展为全国普及,让群众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冰雪运动的魅力。
普及冰雪文化,需要转换和创新思维。首先,要让冰雪运动“接地气”,长江经济带各个省份可结合当地传统,利用现代方式,开发出全新的冰雪项目品牌,使冰雪运动重新焕发生机,成为社会大众新的休闲方式。如冬天可以在户外举办“打雪仗”“拉雪橇”等具有民俗特色,群众基础强、参与热情高的冰雪项目。其次,要让冰雪扎根校园,注重青少年冰雪文化观念的培养,通过开展校园冰雪运动课程,传播冰雪知识,培养冰雪技能,达到普及冰雪文化的目的。虽然“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根据《2020年冰雪运动大众参与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9%的孩子在学校接受冰雪运动教育课程[7],参与数量与质量都有较大提升空间。所以,要继续坚持“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方针不变,加大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施力度,给予学校更多的经费和政策扶持,以学生为点,带动家庭参与,形成社区辐射,进而推动冰雪文化的传播及冰雪运动的开展。最后,要利用创新传播方式,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政府官方平台制作长江经济带冰雪旅游宣传片,对冰雪运动参与者、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先进典型进行专题报道,编制校园版冰雪运动知识手册、冰雪运动伤病防护手册,开展长江经济带冰雪运动摄影及文学作品征集活动,将冰雪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将冰雪文化深植群众记忆,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投身冰雪运动。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是宣传体育运动的根本途径。打造特色冰雪品牌赛事对于推广冰雪运动至关重要。首先,长江经济带地区各省份应根据该地区的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类型的冰雪赛事活动,广泛开展各种民俗冰雪赛事活动。其次,积极推动建立“长江经济带冰雪嘉年华”“长江经济带冰雪马拉松”“社区冰雪节”“校园冬季运动会”“冰雪公开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冰雪赛事体系。对于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积极组织开展室内冰上活动,如轮滑、花样滑冰、冰球、陆地冰壶等与冰雪运动技能相关的赛事活动。引导和培育冰雪运动商业表演项目,打造冰雪赛事旅游目的地,以高水平冰雪赛事和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带动,扩大冰雪赛事,冰雪旅游参与人口[8]。优质的赛事是发展冰雪产业的前提条件。在长江经济带的中游,湖北省凭借神农架林区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目前已经将神农架国际滑雪场打造成为“中国十大最受欢迎滑雪场”,形成了较好的冰雪旅游产业消费市场;而在长江经济带的下游,江苏无锡等地依托政策和人力资源等优势形成了冰雪器材等质量上乘的体育用品的产业生产集群。这些成功案例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冰雪运动提供了宝贵发展思路。所以长江经济带地区要发挥好经济基础强、旅游资源好、人才储备足的优势,大胆举办承接冰雪赛事,扶持冰雪装备制造产业,鼓励冰雪旅游产业,规范冰雪培训产业,创新冰雪文化产业,构建一条长江经济带特色冰雪产业链,推动长江经济带冰雪运动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协同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合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组织协同,通过建立长江经济带冰雪运动发展联盟,由长江经济带各个省份主管冰雪运动的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对长江经济带冰雪运动的发展与建设实行统筹管理,制定明确的组织管理章程,创建统一的协同治理制度。其次是资源协同,一方面要破除传统冰雪产业发展的思维定式,创新冰雪项目的产品和服务,打通冰雪产业链上下游的内在商业模式,打造冰雪产业增长极,深挖各个省份自身资源,打造具有绝对优势的中心城市和冰雪产品及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区域冰雪资源,以点带面,对周边形成扩散效应,形成区域冰雪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形成“内容+平台+服务”的全产业新模式。最后是机制协同,建立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构建统筹联动一体化;建立长江经济带表达机制,畅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交流渠道,构建信息共享一体化;建立长江经济带保障机制,约束长江经济带冰雪运动发展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规范管理一体化;建立长江经济带激励机制,打通冰雪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构建人才培养一体化。
图2 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协同发展示意图
体育运动的繁荣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冰雪运动的发展也是经济繁荣的重要体现。审视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点,梳理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发展的困点,提出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发展的要点,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理念与“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融合,对助力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冰雪运动普及有现实意义。虽然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长江经济带地区冰雪运动的发展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4-09-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58494.htm.
[2] 人民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发布 [EB/OL].[2022-01-19].http://ent.people.com.cn/n1/2022/0119/c1012-32334928.html.
[3] 湖北省体育局.关于加快建设冰雪运动南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EB/OL].[2022-01-13].http://tyj.hubei.gov.cn/fbjd/zcwj/gfwj/202201/t20220127_3983780.shtml.
[4] 伍斌.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Z].2021-07-03.
[5] 刘江山,张庆文,等.江苏冰雪运动发展SWOT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28-33.
[6] 缪磊.体育强国背景下大众冰雪运动的突破路径探究[J].湖北体育科技,2020(2):120-123.
[7] 2020年冰雪运动大众参与状况调查[EB/OL].(2020-12-06)[2021-05-20].sports.china.com.cn/dongji/detail2_2020_12/06/2489116.html.
[8] 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Z].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