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特殊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据中国残联2021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残疾人数约达8502万人,约占中国总人数的6%,目前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达881.6万人。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和一系列政策法规支持的大背景下,残疾人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变得十分迫切,关注残疾人体育事业是实现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人体育竞技最早起源于英国,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了第一届残疾人奥运会,1976年开始冬季残奥会进入世界舞台,无论从参赛国家、地区还是参赛人数,均呈上升趋势。我国于1984年首次参加残奥会,此后残疾人体育和残奥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2022年冬季残奥会在我国北京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取得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成绩,历史上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一,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法律规定要鼓励、帮助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娱乐活动,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2002年为了筹备北京奥运会,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到要将奥运会、残奥会办成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庆功宴上提出“体育强国”目标,残疾人体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和重视。2019年《全民健身建设纲要》中强调要提高竞技水平,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保障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2021年国务院公布《“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健全残疾人健康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质量,推动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
1960年第一届夏季残奥会在意大利举办。1984年我国首次组团参加第七届纽约残奥会,并获得2金13银9铜共24枚奖牌,此后我国残疾人奥运会中金牌总数和奖牌数也是呈总体上升趋势,尤其到2000年后,奖牌数迅猛增加,2004年悉尼第十二届残奥会到2012年伦敦第十五届残奥会蝉联三届冠军,详情见表1。
冬残奥会始于1976年。2002年我国第一次派出4名运动员参加美国盐城湖冬残奥会并取得一个项目第6名的成绩,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我国获得冬季残奥会首金,2022年冬季残奥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取得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成绩,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一,实现历史性跨越。
表1 我国夏季残奥会奖牌数一览表
残奥会名称及时间 | 金牌个数 | 银牌个数 | 铜牌个数 | 奖牌总数 |
1984年纽约残奥会 | 2 | 13 | 9 | 24 |
1988年汉城残奥会 | 17 | 17 | 10 | 44 |
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 | 11 | 7 | 7 | 25 |
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 | 16 | 13 | 10 | 39 |
2000年悉尼残奥会 | 34 | 22 | 17 | 73 |
2004年雅典残奥会 | 63 | 45 | 32 | 141 |
2008年北京残奥会 | 89 | 70 | 52 | 211 |
2012年伦敦残奥会 | 95 | 71 | 65 | 231 |
2016年里约热内卢残奥会 | 107 | 81 | 51 | 239 |
通过中国知网,以“残疾人体育”为关键字分别对期刊、核心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进行检索,选取2008年到2021年的发文数量,用Excel绘制曲线图(见图1)。2008年、2012年与2022年分别举行了北京残奥会、伦敦残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2008年关于残疾人体育的发文量达到最高值,有111篇期刊其中包含了35篇核心期刊,硕博论文发文在2012年达到一个峰值,有34篇学位论文发表,可见残奥会的举办可以极大促进残疾人体育相关科研。2014年46号文件出台,作为体育领域第一个有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将体育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体育领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文件,2014年关于残疾人体育的期刊有57篇,其中35篇为核心期刊。2015年关于残疾人的研究再次达到一个高峰值,85篇期刊包括了21篇核心期刊,博硕士论文15篇,可见国家重大文件的出台对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有指导性意义,极大提高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由博硕士论文曲线图可看出,对于残疾人体育的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高校体育课程开展和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比重增加。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结束,我国获得首金,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出台,在文件中明确了要全力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2019年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相关研究期刊达到29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博硕士论文33篇,学位论文成果丰富。同时原定于2020年举办的奥运会因疫情原因推迟至2022年举办,随着奥运会、夏残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预测2022年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相关研究将再次达到一个高峰。
图1 残疾人体育发文类别比较时间分布(2008—2021)
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是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重要途径,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不仅有益于残疾人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拓展了他们的生活领域,让他们参与到社会互动之中,提升了他们的社会人际关系。在体育强国背景下对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推演我国残疾人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规划残疾人体育,促进我国残疾人体育产业、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和残疾人体育群众化、普及化的发展,为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完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
在体育强国背景下,对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残疾人体育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1)文献资料法
以“残疾人体育”为关键字检索相关期刊、博硕士论文,选取其中几篇文献阅读,结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
2)逻辑分析法
在知网检索相关文件,通过整理2008年到2021年间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和相关主题分布,分析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的现状,结合体育强国政策,预测残疾人体育未来发展和科研主题趋势。
体育强国战略是我残疾人体育发展的重要契机,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到一个攻坚时期。这一战略的提出,让体育在我国国民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比重越来越大。自2008年“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出后,由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发起的全民健身残疾人工程组宣布正式启动,根据相关的政策规定,按照年度、季度对残疾人专用体育健身器材进行采购,然后捐献给各个残疾人训练基地、残疾人学校、残疾人托养机构、残疾人健康康复中心等。2011年,我国为了推广和普及残疾人健身运动方式,持续推出了残疾人自强体育健身工程,这一工程加快了残疾人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这一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9年40号文件出台后,全国范围积极推广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助残工程,大力兴建残疾人体育场地设施,对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有极大作用。体育强国战略为体育事业带来了更加多元化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和资金支持,在残疾人体育教师、指导员、志愿者等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大力推广,为残疾人体育事业提供广大人才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残疾人体育事业上投入了约10亿美元,32个国家级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投入建设使用,残疾人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增加。自2014年46号文件出台以来中国残奥委员会决定征集伙伴,称之为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极大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此后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提到残疾人体育事业、产业的建设,2007年出台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首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体育活动在残疾人预防和康复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将残疾人体育和医疗事业结合起来。
虽然国家高度重视,但是市场主体活力仍然不足,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器材主要依靠进口,残疾人专用体育器材设施设备等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残疾人体育消费水平低下,商业化水平低,GDP贡献率低。在体育强国战略目标之下我国残疾人体育来到发展的攻坚时期。
我国残疾人运动员自参加第七届夏残奥会以来,成绩有目共睹,尤其2004年雅典残奥会之后,竞技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位于前列。除夏季、冬季残奥会之外,我国于1984年举办第一届全国残运会,目前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每年都有主办或承办的赛事,包括全国残运会、特奥会,ITTF残疾人乒乓球公开赛,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全国残疾人田径、游泳锦标赛,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等赛事。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工程”和“自强健身工程”,第九届“残疾人自强健身周”和第四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列入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示范活动。
2018年全年共举办了38项全国残疾人体育赛事,一共有5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比赛。共参加了30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比赛,全年共获得了302金161银116铜佳绩。我国残疾人体育在夏季运动项目上呈现出顶尖竞技水平,但在冬季运动项目上略显短板,我国共参加过5届冬残奥会,直到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夺取首枚金牌,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全力备战冬残奥会,需要大力发展我国冬季项目短板,使残疾人体育在冬夏季运动项目中均衡发展,男女运动员均衡分布。2022年3月,北京冬残奥会圆满举办,中国代表团取得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历史上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双榜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尽管我国在残疾人体育事业和残疾人竞技运动水平上已有重大突破,但目前残疾人体育群众化、生活化水平低下,残疾人运动员人口比例低,地域上也分布不均衡,社会对残疾人体育关注度虽有所提高但观念仍需转变,我国参与残疾人体育的教练员、指练员、志愿者等培训体系尚不健全。主要是三方面因素:一是,我国残疾人文化素质水平低下,残疾人教育落后,对于体育参与和健康的认知不足,思想上阻碍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二是,关于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相关场地设施缺乏,无障碍化水平低,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受到场地条件限制;三是,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相关保障体系不足,尤其是体育参与补贴不足,当前我国普通残疾人收入水平大多无法支付除生活医疗开销外的其他支出,需要依靠政府或慈善机构的补助。
根据残疾人体育在我国发展的现状,结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两个文件给残疾人体育在我国发展提出对策。
完善残疾人体育产业链条,融合残疾人竞技体育科技,自主研发创新型残疾人体育器械设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高科技与残疾人体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健全成熟的商业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残疾人体育产品。同时完善残疾人体育教师、指导员、志愿者培训体系,鼓励残疾人体育培训、策划、咨询、康复等企业的发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残疾人体育需求,促进残疾人体育消费水平,拓展残疾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小镇等新兴业态。
加强优秀残疾人运动队训练团队建设,根据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制定相应的科学性训练体系。加大对训练基地科研、医疗、文化教育的支持,实现跨学科、跨地域多方面合作训练。推进竞赛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符合竞技体育发展规律、接轨国际的残疾人体育竞赛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残疾人体育系列赛、分站赛等赛事。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建立职业俱乐部,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拔运动员,让每一位残疾人运动员都能够有同样的机会参与到体育竞赛之中,积极推进冬季项目的训练,提升我国残疾人体育冰雪项目地位,普及冬残奥知识。
加强残疾人学校或社会慈善机构教育,让更多残疾人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制定残疾人体质健康干预计划。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加强对残疾人体育参与的补助和场馆设施的建设与投入,推动残疾人体育向生活化、普及化发展,扩展残疾人康复体育和残疾人健身体育的参与人群。
在体育强国战略支持下,残疾人体育参与人数大大提升,残疾人体育消费水平提升,增加值GDP贡献率增长,残疾人体育产业将得到高质量发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相关残疾人体育器械设备自主化、创新化,商业模式成熟,产业结构合理,有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
体育强国战略指导下,我国残疾人体育竞赛水平将会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竞赛训练体系,各种大小赛事层出不穷,竞赛成绩名列世界前茅。尤其在冬季运动项目中竞赛成绩取得巨大进步,从短板项目变为优势项目。
在未来几年内,关于残疾人体育的场馆设施设备将在各个城市、各个社区普及,残疾人体育实现全面无障碍。残疾人体育社会关注度提升,人们思想观念得到改变,残疾人由不想运动变为想运动、要运动,从被迫运动变为主动运动,残疾人体育将会在大众体育中占据更大比重。参与残疾人运动的指导员、教练员、志愿者人数增加。
根据对知网查找残疾人体育相关主题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在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020年东京奥运会、残奥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推动之下,残疾人体育在未来几年将会引起广大学者的研究,进行多次国内的、国际的残疾人体育科学研讨活动。关于科研方面研究前沿热点将集中在“残疾人体育组织”“残疾人体育产业”“残疾人体育与医疗”“残疾人体育社会支持”“残疾人体育训练方法”“残疾人体育教育”等方面。
[1] 庞博,张子华,纪仲秋.健康中国视角下我国残奥会的人才培养困境及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221):41-45.
[2] 胡金萍,林丽君.国内残疾人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基于CSSCI期刊的可视化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9(291):120-127.
[3] 黄郝华.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0):91+93.
[4] 吴燕丹,王聪颖.资源配置视角下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体育科学,2015,35:5-13.
[5] 吴卅,黄亚玲.美国残疾人体育自组织发展研究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16.
[6] 桂永锋,杜若飞,李欣,等.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11):1241-1245.
[7] 刘红建,张航,沈晓莲.基于量化分析的中国全民健身政策研究(1995—2016)[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2):15-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