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175020
Current Downloads: 126726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综述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Infant Sports in China in Recent 10 Years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1,1(3): 74-79 / 2021-09-30 look2376 look612
  • Authors: 刘慧敏
  • Information:
    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 Keywords:
    Infant sports; Research; Review
    幼儿体育; 研究; 综述
  •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ports in China in recent 10 years was summar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such as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weak teachers, inadequate sports environment, im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and inadequate policy guarantee.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such as expanding publicity, innovating training, increasing development, deepening reform and formulating policies.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近10年幼儿体育的发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我国幼儿体育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认识不充分、师资力量薄弱、运动环境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政策保障不到位等困境。提出扩大宣传、创新培养、发展增量、深入改革、制定政策等发展路径。
  • DOI: http://doi.org/10.35534/lsh.0103015
  • Cite: 刘慧敏.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综述[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1,1(3):74-79.

幼儿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幼儿体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将幼儿体育纳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1];《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再次强调幼儿体育发展的重要性[2];《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含幼儿体育)[3]。诚然,幼儿体育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认识不充分、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离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为此,本文试通过对近10年(2012年1月1日—2021年9月1日)我国幼儿体育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审视幼儿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寻找突破路径,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研究历程和成果

1.1 中国期刊网论文检索分析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以“幼儿体育”为“主题”进行检索,期刊范围限定为“体育类核心期刊”,时间界定为2012年1月1日—2021年9月1日。输出107篇期刊论文,经过甄别,剔除述评、简介等非学术性文献资料,最终筛选出36篇论文进行研究。

由图1可知,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的核心期刊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根据曲线图分为三个阶段:2012—2014年为第一阶段,发文量小幅持续下降,从8篇到6篇;2014—2018年为第二阶段,发文量呈小幅波浪式前进特征,从6篇到8篇;2018—2021年为第三阶段,发文量直线上升,且增幅明显大于上一阶段,从8篇到23篇。但近10年共发文107篇,总体数量仍不乐观。反映出学者对幼儿体育的重视总体上不断提高,但仍需加强。

图 1 2012—2021年我国幼儿体育发文量

由图2可知,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主题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包含了幼儿体育、幼儿体育活动、幼儿园等40个主题,其中对幼儿体育(55篇)和幼儿体育活动(26篇)的研究较多,而对幼儿园(15篇)、幼儿体育教育(11篇)、体育教育(8篇)等的研究较少。虽涵盖40个主题,但大多属于体育范畴,多学科融合的研究甚少。

图 2 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研究主题分布

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近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呈平稳上升态势,共12项。从2012年的1项到2021年的3项,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上升空间仍较大;研究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土与国际相结合,深度与广度不断加深的特点。体现了国家对幼儿体育的重视。

表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情况一览表

项目名称 立项时间 项目负责人
构建广东省幼儿体育活动实践体系的研究 2012年 庄弼
中外幼儿体育制度研究 2014年 郝晓岑
全球视阈下适宜儿童全面发展的我国幼儿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6年 董进霞
“健康中国”背景下幼儿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2016年 杨斌
我国近代幼儿体育发展历程反思及当代价值研究 2018年 黄贵
“健康中国”理念下的幼儿体能课程科学化研究 2019年 张玉敏
体育活动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及体质健康促进的实证研究 2019年 刘阳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我国幼儿体育健康教育模型的建构与应用研究 2020年 王雪芹
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和身心健康以及构建动作发展体系的研究 2020年 姜桂萍
基于数据挖掘的我国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实证研究 2021年 赵广高
新时代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体系研究 2021年 尹小俭
我国幼儿体质健康促进的智慧化反馈系统开发研究 2021年 孙盛燕

1.3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分析

由表2可知,近10年国家针对学前教育(含幼儿体育)及幼儿足球的发展专门制定了政策文件。自2019年起每年创建足球特色幼儿园,建立示范园区,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统计,2019年和2020年全国分别建成足球特色幼儿园3570所[4]和2710所[5]。近10年学前教育改革和幼儿足球方面的突破足以体现国家对幼儿教育(含体育)的高度重视。

表 2 近10年主要政策一览表

文件名称 颁发机构 颁发时间 主要目标
《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国务院 Dec-14 到2020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儿童整体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幼儿园工作规程》 教育部 Mar-16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德智体美等教育相互渗透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 Nov-18 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推进幼儿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 Apr-19 以试点工作为推广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各类幼儿园广泛开展幼儿足球活动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 Oct-20 到2022年,学校体育(含幼儿)工作体系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 Mar-21 基本建立幼小协同有效机制,基本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2 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幼儿体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幼儿体育起步较晚,近10年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难免遇到一些发展性难题,学者们纷纷对这些难题进行了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认识不充分

幼儿体育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对幼儿体育教育的认识仍显不充分。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方面。重智轻体思想严
重[6];教师未接受专业训练,对体育的教育功能等综合价值认识不全,不能因材施教,造成思想和行动上对幼儿体育的忽视[7,8];主张安全教育、实际教学情况与政策不符,体教分离问题严重[9-11]。二是家长方面。重智主义、功利主义和过度保护主义严重[12,13]。三是科研方面。国家投入幼儿体育科研经费少:基础理论研究零散薄弱;研究领域单一;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充分[14,15]。

综上所述,学校、家长、科研等对幼儿体育认识不足在思想领域严重阻碍了幼儿体育的发展。成为未来推进我国幼儿体育发展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2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师资不足是当下我国幼儿体育治理(尤其是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16]。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没有完整的幼儿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和素质标准,缺少教师岗位和编制数量的具体要求[17-19]。二是仅有少数师范院校设置幼儿体育专业课程,且存在培养(主体、目标、理念、课程)不合理问题。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20-22]。三是幼儿园因经费等原因不愿聘请专业体育教师;现有教师文化程度偏低,兼职比重偏高、男性教师奇缺、教学能力(尤其体育方面)不足;此外,校内培训重理论轻技能[18,23]。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由于教师岗位和入职条件缺乏统一标准,所以研究者并未提供有效的数据进行说明,结论不够严谨。

2.3 运动环境不足

物质环境(场地、设施器材等)和精神环境(练习机会、指导和鼓励)都对幼儿动作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24]。物质环境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25]。国家对幼儿体育场地器材设置、材料使用等方面没有出台统一标准;校内无专项基金,在场地器材不足的同时无法保证活动时长和强度;园与园之间,城乡之间在场地器材方面分配不均衡[26,27]。社区及公共场所缺少专为幼儿设计的场地器材,体育组织管理和健身技术指导方面的工作不完善,未形成全面的网状社会支持保障系统[28-30]。家庭体育教育缺失[15,29]。此外,家、校、社三者缺乏沟通,未形成合力[12,28]。

综上所述,学者们一致认为幼儿体育环境的缺乏主要体现为场地器材不足、运动时间、强度等得不到保障,但对幼儿园场地器材建设标准、社区及公共场所环境关注甚少。

2.4 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至今在幼儿体育的课程内容、教学质量评估、身体活动指南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标准[16,17]。幼小衔接不到位造成儿童动作技能学习上重叠[31]。在课程目标制定和内容选择上,学者们有不同发现。一是目标不明确、内容随意性大、专项学习少、体教分离[24,27,32]。二是活动项目成人化、注重动作发展和技能提高,忽视质量提升和综合教育[8,33,34]。
教学中方法老旧、评价成人化、隐性安全突出等现象普遍[12,18];过于强调教师主导性而忽视学生主体性[11];对运动量的指导和安全意识培养不够[23];校内组织的户外活动少,未形成家多元主体效应[35]。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幼儿体育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课程内容、目标、方法等领域,缺乏对幼儿各个身体发展敏感期的动作研究、幼小衔接课程研究等。

2.5 政策保障不到位

幼儿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指导。我国虽相继出台了大量政策,但幼儿体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是整个教育阶段中最薄弱的环节,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发展进程,也体现出该领域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的问题[9,36]。政策制定中存在协调性不足,执行难度大的困境[16]。对现有政策研究发现,法律法规位阶不高,缺乏强制性效力和可操作性;政府职能缺失;没有充分挖掘出体育的价值和功能;未起到有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重体能轻质量;未形成合力和利益共同体[12,16,18]。政策实施过程中,实施环境薄弱;实施监督不到位;部分政策“试行”时间太长[16,37,38]。

综上所述,我国幼儿体育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均存在诸多问题,既要考虑法律效力,也要考虑全面可实施性,还要保证有效落实。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 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的发展路径

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了幼儿体育发展的主要困境后,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也相应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3.1 扩大宣传,提高认识

提高大众对幼儿体育的价值认识,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体育的发展。教育部门应加强普及教育,拓宽宣传渠道,促进重智轻体向文体并重、以体促智思想的转变,提高人们对幼儿体育运动和器材的价值认同[13,17,26]。学校则应将幼儿体质健康纳入幼儿园和教师的考核范围,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制定事故紧急预案[39]。家长需掌握幼儿身体发育敏感期和基本运动器材的使用情况,及时提供指导,多维开发幼儿体育空间[6,15,28]。此外,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是促进幼儿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3,27]。科研上需要国家予以重视,加大科研数量和资金投入;整合国内资源,学习国外经验;助力研究主体和研究领域多元化;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管理和应用[26]。

综上所述,学者们一致认为提高大众对幼儿体育价值的认识,有赖于政策、科研、学校等多方面的合作。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和行为规范。

3.2 创新培养,扩充师资

学者们对扩充师资的建议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政府方面:积极发挥政府的顶层设计作用,明确规定教师岗位和编制数量;加大财政投入,联合多方力量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并予以实施;加大幼儿体育教师资格证的培训与考核力度[16,20]。高校方面:幼儿师范院校与体育院校资源整合;加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坚持培养体系与时俱进;增加幼儿体育教育课程开设数量,并将其作为幼儿园管理的必修课,提高毕业要求;全面提升教师的体育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21,22,24]。幼儿园方面:实施幼儿体育教师职业标准准入制度,提高行业门槛;因园制宜,开展多样化的职前职后培训和体育科教研活动交流学习;统筹城乡师资力量和男女比例[30,39]。

综上所述,为从根本上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学者们分别从政府、高校以及幼儿园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对顶层设计、培养体系和职后培训予以规范。

3.3 发展增量,优化环境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优化都应引起重视[24,43]。国家及教育部门应明确制定幼儿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和材料标准;重点扶持农村偏远地区;强制要求幼儿园成立体育专项基金;对幼儿体育器材研发生产公司提供多方支
持[10,16,26]。幼儿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场地器材;科学规划活动区;创设安全活动环境;推动“幼儿体育示范基地”建设[6,17,39]。教师要合理规划室内三维空间(地面、顶面和立体),适当增加活动量[10]。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积极陪伴并引导幼儿参与活动[6]。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社会体育服务质量,科学检测指导幼儿活动;共建幼儿运动健身点,依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丰富的幼儿体育活动也是改善幼儿体育活动环境的有效手段[27]。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环境的构建主要集中于校内的物质环境,忽视了社区环境的重要性,对幼儿体育器材的研发、精神环境创造的研究不够深入。

3.4 深化改革,完善课程

对课程体系方面的完善,学者们的观点总结如下。一是突出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规律的指导作用;加强课程规范管理,量化课程指标;提高教学大纲等制定水平;建立活动能力评价方案和校园事故法;探索开发特色课程[27,33]。二是教学过程中凸显幼儿主体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准备工作,保证整个教学环节(内容、方法、目标等)的科学实施,增加幼儿体验感;注重自然知识和民族文化知识在体育中的渗透;实现幼小衔接[40,41]。三是教育部门检查督导教学,监管教学质量;科学监控幼儿体质健康;学校与社区医院共同构建全面的学生健康档案[17,36]。此外,庄弼[23]强调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而张莹[24]与之持相反观点,不建议该阶段幼儿进行正规比赛。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多方面对幼儿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宝贵建议,涉及范围广,包括课程指标、内容体系等方面。从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中的实施工作、课后的追踪评价工作三个阶段进行改进。

3.5 制定政策,加强保障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对幼儿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快幼儿体育教育立法进程,制定各项工作实施细则;加强各部门合作,落实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发展理念;统一各方目标,坚持健康第一思想;深入改革幼儿体育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20,37,38]。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干预指导作用,结合地域特征积极制定和完善政策;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体育发展制度;构建体能和质量共同发展的政策指导体系;指导政策制定和实施[30,33,36]。最后,制定严格的政策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增强监管措施并构建评价标准体系;以法律手段保证幼儿体育各项工作顺利落实,提高基层组织政策执行效率;成立以体育局为主的监督与评价机构[35,37,38]。

综上所述,学者们一致认识到了我国幼儿体育政策不完善的问题,相对重视幼儿体育政策研究。从政策的制定、实施环节给出了宝贵意见。

4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如前所述,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科研事业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由于发展和研究均起步较晚,在很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近10年对幼儿体育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4.1 理论和实践研究均有待加强

当前的研究成果无论是理论角度还是实践层面都不够深入,内容缺乏系统性,重复率过高,对争议性问题未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前所述,研究者的视角相对宏观,对幼儿体育中某个小问题和一个问题辐射出来的其他问题均未进行深度研究,理论研究有待加强;总结还发现,当前面临的所有难题都希望通过强制性政策来解决。但笔者认为政府只能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考虑到各园区的实际情况,无法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和标准,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领导才是解决问题的主力军,通过对地方特色的探索和环境的充分利用可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

4.2 现有研究成果视角相对单一

此次的研究文献中,大多数属于教育学范畴,少数涉及人学、幼儿权利、生态视角几个领域,不仅与教育学内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而且与其他大的学科之间也融合甚少,没有充分挖掘幼儿体育的价值功能。造成研究成果多聚集于某一单一领域,缺少代表性。笔者认为,学者们必须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不仅要站在教育学的高度,还要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紧密联系,积极学习借鉴各学科的优势,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扩展研究广度和宽度,实现幼儿体育的多维研究,为幼儿体育的研究工作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5 结语

新时代的学前教育需要高质量的幼儿体育,现阶段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整体框架已构建成功,但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些许问题,思想意识、师资建设、环境构架等层面都需进一步完善,只有将幼儿体育教育体系中的每一个小环节都处理好了,环环相扣,才能全方位解决幼儿体育的发展问题。因此,我们应正确对待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并处理好各种问题,在政府的干预指导下,全社会形成合力,集思广益,共同推动幼儿体育事业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S].2016-06-23.

[2]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S].2019-09-02.

[3]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S].2021-08-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发布2019年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名单的通知[S].2019-08-1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满天星”训练营和足球特色幼儿园名单的通知[S].2021-02-03.

[6] 全海英,李冰洋.我国幼儿体育权利的缺失与保障[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2):86-91.

[7] 王琳.幼儿园开放式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4(9):89-92.

[8] 乔冰梅.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4):43-45.

[9] 龚海培,柳鸣毅,胡雅静,等.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幼儿体育发展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4(9):41-47+66.

[10] 邱燕,邱阳,肖辉.人学视野下幼儿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1):114-116.

[11] 李学侠.园本体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20,4(4):85-88.

[12] 周亮,邱苗,杨斌.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机遇、困境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1):36-41.

[13] 苏坚贞,冷小刚,王琛夏,等.上海市3-6岁幼儿参与园外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4(9):41-44.

[14] 刘献国,贾俊杰.国外幼儿体育研究进展及其启示——基于共词分析视角[J].体育学刊,2020,27(4):127-133.

[15] 王德涛.美国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指南及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3):107-112.

[16] 冯伟,张林.新中国70年幼儿体育治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4(8):21-26.

[17] 王凯珍,王晓云,齐晨晖.当前我国幼儿体育的热点现象、问题与建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5):30-38.

[18] 姚建军.湖南省幼儿园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J].学前教育研究,2013,4(6):55-57.

[19] 邹师,刘德佩.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的新思路——基于社会需求幼儿体育教师情况的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2):90-93+105.

[20] 陈为玮,张虹雷,朱小烽,等.国外学龄前儿童体育健康教育实践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9,4(8):12-17+23.

[21] 白翠瑾,李哲,张茉,等.幼儿体育师资培养国际案例对中国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5):32-39.

[22] 梁红梅,韩永晨,李金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9):44-47.

[23] 庄弼,任绮,李孟宁,等.幼儿体育活动及其内容体系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22(6):64-70.

[24] 张莹.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3):133-140+145.

[25] 董旭.欧洲森林幼儿园体育活动模式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4(5):167-170.

[26] 王凯珍,谢晨燕.城市幼儿园体育器材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4):318-322+333.

[27] 冯嘉诚,陈洪淼,龚建林,等.中日学龄前儿童身体等情况调查对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3):124-128.

[28] 李哲,杨光,张守伟,等.日本《幼儿期运动指南》对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9,26(1):114-119.

[29] 赵建国.四平市学龄前儿童家庭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5):5877-5878.

[30] 郝晓岑,王凯珍,毛阳涛.积极生态系统下美国幼儿体育政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5):3-11+47.

[31] 马瑞,沈建华,王改芳.美国“幼小衔接”动作技能学习对我国学前运动教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20,27(4):121-126.

[32] 李哲,杨光,王莹莹,等.儿童视角下幼儿园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学刊,2021,28(3):126-132.

[33] 赵延敏,章碧玉,常伟,等.3~6岁幼儿基本动作技能与体能的相关性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37(1):102-111.

[34] 吴升扣,张首文,邢新菊.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体育与健康领域学习目标的国际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5):75-80.

[35] 孟庆光,王惠山.新中国幼儿体育政策的分析与建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9):36-42.

[36] 鲁娜,马艳红.体教融合视域下日本学校体育政策演变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3):40-47.

[37] 郝晓岑.我国幼儿体育政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4(4):9-12.

[38] 徐剑,杜宇童,赵莹莹,等.我国幼儿体育政策演进特征与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0,4(4):51-55+90.

[39] 刘金富,魏源,朱小烽.幼儿在园身体活动观察系统的建构与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6(8):51-60.

[40] 王竹平.幼儿体育活动评价核心要素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7,4(8):85-88.

[41] 张学.“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7(3):161-164.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